余秋雨散文独特的理性反思

时间:2021-08-31

  导语:在新时期散文创作中,余秋雨是个特殊的存在。这个作家的是是非非曾给文坛带来了空前的热闹。他的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乃至新世纪中国散文新的收获,因此,从《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行者无疆》的出版,每一次都有强烈反响。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的余秋雨散文独特的理性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理性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理论的高度,其判断具有历史的逻辑性和人生的逻辑性,定性适度,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贬损。在理性方面,余秋雨散文的重要意义就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处在一个精神危机或者说道德真空的时代,一个民族依靠什么样的凝聚力来维系这个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连续发展?来保持这种文化的传递?” [1]

  余秋雨本人的回答是:“艺术家能在理性的宁静中透示作品的精灵,不是技巧之意,而是平日默默地以人格贴近自然界和世间的天籁所致。只有习惯于思考,习惯于虔诚地膜拜自然的人,才能从容地进入这一境界……”[2]这个“习惯”从何而来呢?显然是来源于作家自身的文学使命感和崇高感。同时,也正因为善思、勤思,他才能绵绵不绝地借自然显现历史,再以历史显现文化,进而以文化显现存在,不仅提升了他本人的自我人生境界,也提升了文学的品质。这种渗透了作家渊博的文学、史学功底、广阔的文化意识及深厚的人生定力的深邃运思,把大陆散文引向汇聚古今、吐纳千年的理性高峰,洗去了散文长期以来甜媚无骨的轻飘俗丽。

  剖析余氏散文,不难发现,这种理性的反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索文明断裂的痕迹

  《一个王朝的背影》好像破例写政治人格。然而余秋雨着眼的是从一座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中概括出清王朝从兴旺到发达到一败涂地的历程。这个历程不是政治的历程,而是文化人格的衰败退化的历程。文中将长城的防卫作用与避暑山庄的威慑作用和外八庙的友好往来相比,将清朝康熙等几位精力强健的皇帝与明朝后期几个精神萎顿的皇帝相比,说明“有时,个人的生命和人格会给历史留下重重的印记。”作品称道康熙皇帝具有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因为他们人格比较健全,“他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在旷野、猎场和各个知识领域挥洒,避暑山庄就是他这种生命方式的一个重要吐纳口站。”

  《抱愧山西》中,作者努力挖掘中国早期商业文明何以衰亡的社会政治和人文心理因素。文章以散文的形式寻绎中国的商业传统,虽还不够深厚,但其令人折服的说理和火一般的热情还是让人相信:只要有较为合适的社会政治气候,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完全可以开出一股蓬勃的强劲的现代商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