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体美学

时间:2021-08-31

  摘要:对于中国新诗,余光中是一座“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大山。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余光中先生的诗体美学。

余光中的诗体美学

  一、诗体,诗的美学要素

  诗人要进入诗的世界,首先要获得诗的审美观点。不同的审美观点,使不同文学品种创作者在哪怕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也显现出在审美选择和艺术思维上的区别。诗情体验变为心上的诗,还只是诗的生成的第一步。心上的诗要成为纸上的诗,就要寻求外化、定形化和物态化。审美视点是内形式,言说方式是外形式,即诗的存在方式。从内形式到外形式,或曰从寻思到寻言,这就是一首诗的生成过程。诗体是诗歌外形式的主要因素,换个角度说,寻求外形式主要就是寻求诗体。中国新诗的出现,和诗体直接相关。旧诗体式到了“五四”前夕是强弩之末,难以容纳和表现现代情思。于是才有80年前那场“诗体大解放”运动。新诗刚出生的时候,“诗体大解放”的鼓吹者胡适就在《谈新诗―――八年来的一件大事》中写过:“文学革命的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一方面下手,大概都是先要求语言文字文体等方面的大解放”。怎么解放呢?在同一文章中胡适写道:“这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也是先要求语言文字和文体的解放。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新文学的文体是自由的。”胡适说的这两个方面的“解放”,其实是相互联系与交错的。语言文字的解放必然要求文体解放,文体解放又进一步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