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杨贵妃鸣冤?

时间:2021-08-31

  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历代诗词歌曲中有诸多反映。

鲁迅为杨贵妃鸣冤?

  鲁迅有过一个以杨贵妃为主题的写作计划,他对许寿裳、郁达夫、孙伏园、冯雪峰等许多关系亲密的友人都曾谈起过,有些情节的设想已经相当具体,可见不仅他的计划是认真的,而且已经有了创作的兴奋。1924年暑期,西北大学邀请鲁迅到西安讲学,他觉得正好可以体味一下大唐旧都的实地风光,便欣然答允。然而这一次旅行的结果却是让鲁迅打消了原有的念头,其中缘由颇有意味。

  关于鲁迅想要写的《杨贵妃》,许寿裳、郁达夫的回忆说它是一部长篇小说,鲁迅本人给日本友人山本初枝夫人的信中也说到“我为了写关于唐朝的小说,去过长安”,这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但当初陪同鲁迅去西安的孙伏园以及在西安负责招待鲁迅的李级仁都明确地说他计划写的是一部剧本,并且都具体说到鲁迅向他们谈起过某些剧情的安排,这显然也不可能是误记。看来鲁迅对长篇小说和剧本都有过考虑,只是并未作最后的决定。

  但不管是小说还是戏剧,主旨和基本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对此郁达夫在《奇零集》中回忆说:“他的意思是:以玄宗之明,哪里看不破安禄山和她的关系?所以七月七日长生殿上,玄宗只以来生为约,实在心里有点厌了……到了马嵬坡下,军士们虽说要杀她,玄宗若对她还有爱情,哪里不能保全她的生命呢?所以这时候,也许是玄宗授意军士们的。后来到了玄宗老日,重想起当时行乐的情形,心里才后悔起来,所以梧桐秋雨,生出一场大大的神经病来。一位道士就用了催眠术来替他医病,终于使他和贵妃相见,便是小说的收场。”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记忆的情节也大略相似。作为剧本的《杨贵妃》,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中回忆说:“鲁迅先生原计划是三幕,每幕都用一个词牌为名,我还记得它的第三幕是‘雨淋铃’。而且据作者的解说,长生殿是为救济情爱逐渐稀淡而不得不有的一个场面。”恰好李级仁的回忆与孙伏园所说形成了补充:“鲁迅先生来西安讲学,我任招待,曾两次到他的寝室中去。谈到贵妃的生前、死后、坟墓、遗迹等,记得很清楚,说要把她写成戏剧,其中有一幕,是根据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写玄宗与贵妃的月夜赏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