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小说《秧歌》赏析(3)

时间:2021-08-31

二,《秧歌》的梗概和评论

  《秧歌》描绘的是1951年中国夏历年底上海附近的某个乡村农民金根一家在新年前的一两个月的生活。金根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农民,刚刚分到了土地,不久前还被评为劳动模范。金根自小失去父母,与妹妹相依为命,兄妹两人感情很深。妹妹金花就要结婚了,小说就是以金花的婚礼开头的。金根的妻子月香在上海做女佣已经三年没回过家了。孩子招弟已经六七岁了。金根惦念妻子,没有想到月香就回来了,因为现在上海的富人也用不起佣人了。而国家在宣传土改后的农村生活好了,农村建设需要人。月香回来后,先发现原来丰收后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吃不饱,丰收的粮食都交了公粮。年底到了,上级要求农民每家每户都要给志愿军军属“自动”送猪肉和年糕。自家都没有吃的金根不满这种强派,与干部王同志争论起来。结果饥饿的农民在粮仓前与上级发生冲突,招弟被人群踩死了,上级动枪镇压饥饿的农民。金根负伤了。月香求金花掩护金根,但是刚刚嫁过去的金花没有能力掩护哥哥。月香回过来找金根,发现金根已经不见了。绝望的月香回到粮仓,放火烧掉了粮仓,自己也死于大火。新年了,农民被组织起来,家家给军属唱着秧歌送粮,他们自己却在饿着肚子:“呛呛砌呛砌!呛呛砌呛砌!”秧歌声声,“在那庞大的天空下,那锣声就像是用布蒙着似的,声音发不出来,听上去异常微弱。”

  与这个故事同时进行的是另外一个故事。电影编剧顾冈根据作家组织的要求下乡体验生活,写一个关于土改的电影。他本来已经听说了很多土改后农村欣欣向荣的故事(不要忘了丁玲所写的歌颂土改和中国农民新生活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但是他来到这个村庄后发现老百姓家家都吃不饱。在这个江南富庶的村庄里,饥饿是家家户户都染上了的疾病。他自己也不例外。饥饿使他不得不向所住的农家――金根和月香家,撒谎,常常自己跑到镇上买吃的去。他目睹和经历的生活与上级要求他写的生活天壤之别。但是,为了让自己交待得过去,他把饥饿写成欢乐,把农民因饥饿与当地政府发生冲突写成农民反抗地主压迫,把月香的放火写成农民火烧地主要建设的水坝等等。他对烧掉的粮仓的熊熊大火印象极为强烈,感到火焰的绝望和力量,但是他把这把火写成农民对国民政府特务和地主的愤怒。他圆满地完成了写作的任务。这样两个故事交叉,《秧歌》是一本很薄的书,英文版一共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