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过香积寺》原文赏析(4)

时间:2021-08-31

  其二,顿悟的运思方式。王维笃好南禅宗,曾为南禅宗开宗立派的大师慧能写过碑志。在修行方法上,慧能主张不假外求,*自己心内的“己心弥陀”(有称“自性弥陀”)顿悟。这种顿悟的修行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常说的直觉、灵感等,与艺术思维有共通性。王维本人悟性极高,他的诗歌创作看似写景,实在参禅,如这首《过香积寺》中,古木、山径、钟声、泉声、危石、日色、青松等自然物象,都可用以印证诗人归寂的心态。王维通过对自然景物真实平常的表现,以求得不执著于外物、不重乎形式,来获得对禅体悟的境界,这正是顿悟的艺术表现。

  其三,诗中藏画的艺术技巧。王维本人是丹青好手,他在营造诗歌意境时,自然运用了画家的艺术眼光,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就有经典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过香积寺》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以画表意,首先是远近 结合,层次清晰。“数里入云峰”是远景,“古木无人径”、“日色冷青松”是近景,“薄暮空潭曲”是眼前景,诗人在结构上将远近景结 合起来,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其次是注重运用通感的手法,尤其体现在“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联上。泉石的“咽”,从声音 出发,青松的“冷”,从色彩出发,相印成趣,既有听觉效果,又有视 觉效果,读来使人恍惚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些得 力于诗人的艺术触觉,完美地将诗、画、乐融为一体,使读者读诗如 观画听曲,妙不可言。

  其四,诗中有禅的诗歌境界。王维不仅是田园山水之美的发现者、欣赏者和表现者,也是以田园山水诗表现禅心佛机、玄妙意识的开拓者。在他的山水诗中不用或少用禅语,而含有禅理禅趣,创造出空灵静寂的意境。这首《过积香寺》中,诗人在夕阳中面对“空”潭,作者在寂然的心境中观照“空潭曲”,通过安禅修行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和自在。这里的“空”的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诗中有禅的诗歌境界。“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诗人以虚静的心境观照山林时所获得的那种澄明宁静、静谧空灵的心理体验。王维尤喜“空”的境界,在他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终南别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等。可以说,诗中有禅的境界是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中追求的极境。  总之,《过香积寺》一诗妙在虽无一句正面写古寺,而通篇都是古寺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古寺意境的描写,使得寻访古寺和体悟禅理两方面的完美契合,从而成为其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