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序》教学活动化设计(2)

时间:2021-08-31

  二、朗读明音律

  1.听读。(要求听字音、听停顿、听情感)

  2.仿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体会情感)

  3.对句读。同桌分为两组,一读上句,一读下句,读中感悟节奏。

  教师提示:不仅要读出句内的停顿,还要读出各句间的节奏变化。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点出秋令时节,之后以舒缓的长句描摹秋景,再以四字短句显抑扬顿挫,登阁则用短促的三字句以显轻快,最后用错落的四六句写极目所见,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4.学生试着总结本文的节奏特点。

  教师点拨小结:形式上《滕王阁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骈体文传统,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又加以散文化,音韵和谐而又富于变化。

  【设计说明】本文属于骈体文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然体会“骈体” “赋”的对仗整齐,也要引导他们体会其“文”的错落变化。

  三、精读明思路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明确:

  第一段:扣“洪府”, 写地势雄伟、人才杰出。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写秋景特色、登阁胜景

  第四、五段:扣“饯”,写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设计说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解题以明文意”的阅读技巧。

  2、分角色朗读体会。(要求读出情景、读出情感)

  齐读第一段,读出气势,边读边想象滕王阁饯人杰地灵的盛况;女生读第二、三段,声音清丽,体会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的美景;教师范读第四、五段,声音浑厚,表现出失意的悲怆和穷且益坚的追求;第六、七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的欣慰、临别赋诗的诚挚。

  【设计说明】第二环节的听读、仿读的朗读与第三环节的分角色朗读体会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读。第二环节中全体学生都能在凝神谛听中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并自觉地去模仿体会,但此时学生得到的美感只是朦胧的,心知其美而口不能言;教师适时设置第三环节的精读,借助行文思路恰当地予以点拨,启发学生进行较具体的想像和思考,使学生时时感到自己处在文意境界之中,并陶醉于文本营造的种种境界,及时深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品读探主旨:

  “文为心声”。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反复诵读,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

  参考: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包括描写宴会盛况的语句,尤其是直接抒情的语句及典故的用意。

  要读出情感,如:读“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聚,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时,要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难”“悲”“怀”“不见”“何年”需重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读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语调要昂扬、高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