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骈文创作的生成动因(3)

时间:2021-08-31

  王勃抒发的忧虑和感慨,概括起来,就是“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 (《春思赋》)的坎 之气。有志无时的悲痛对于王勃刻骨铭心,难以消解。《守岁序》中,王勃发出“悲夫!年华将晚,志事寥落”的慨叹,这是志远而心屈,才高而位下的人面对一年将尽时的喟叹,无可奈何而又心有不甘。

  这满腔慷慨难平之气,不甘沉沦的痛切,正是魏晋以来士大夫们普遍失去的情感,也是南朝文学作品中广泛缺乏的内容,当它出现在初唐诗人王勃笔下,立即放出熠熠光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王勃骈文是文学精神的表现

  尽管王勃强调文学经世教化功能,在骈文中自觉地体现出教化精神;但在壮志难酬、仕途失意、忧愤不平之时,他自发地选择文学作为排忧解愁的工具,抒心志、发感慨,作品真挚感人,深沉醇厚,是诗性精神的表现;而他逞才遣辞,亟欲表现自己超群绝伦的文学才华时,创作的作品则花枝招展、华美典丽,表现出浓郁的文学精神。所谓文学精神,姜剑云师也有论述,他认为:“文学精神是指为了艺术与审美的,自觉为文的精神。”《采莲赋》表现了突出的文学精神。

  赋前的小序表明创作意图,尽管历史上关于芙蓉的赋很多,但无非都是“权陈丽美,粗举采掇”,王勃玩味再三,很不满意,决心压倒“众制”,展示才华。

  文章首先描绘出一幅田田莲叶荷花生长图,黛叶红葩,密密丛丛,生机勃勃。风光无限,吸引人们争先恐后去采莲。紧接着,正面描写采莲盛况,列举不同的人面对莲花产生的情思。金室丽妃、璇宫佚女,她们惊奇叹息,惊香悼色,畏别伤离;泽宫年少,期门公子,则使绿珠捧棹,青琴理舳,呼朋唤友,相邀采莲;南鄢义妻、东吴信妇,难以忘掉心中的忧愁,“眷芳草兮已残,忆离居兮方苦”;而倡姬荡媵,掇翠茎,袭朱萼,“愿解佩以邀子,思褰裳而从君”;贵子王孙,叨舷击榜,发文赋诗,色震百草,香夺九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