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慧远与陶渊明(3)

时间:2021-08-31

  还有一个更迷人的传说,就是“虎溪三笑”。陈舜俞《庐山记》:

  虎溪,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时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于此。

  主角变成三个人。慧远、陶渊明之外,又加上陆修静。陆修静是南朝宋的著名道士,主持过道教的清整运动,并曾于庐山修建道观,对道教发展有深远影响。一位佛门高僧,一位道教领袖,一位固穷的隐士,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人们可以从这个故事、这幅画面中体味到太多东西。中国文化本该具有的开放与包容、中国文化人本该有的自尊与幽默,都在其中了。正因如此,“虎溪三笑”成了宋代以来中国文人的一份集体记忆。《三笑图》、《三笑图咏》,始终是画家、诗人的热门题材。

  越完美,越可疑。人是如此,历史也一样。

  “三笑”的故事太完美了,所以早就引起人们煞风景的疑心。先看陆修静。他生于公元406年,这就意味着,慧远去世时,他还只是十岁的孩子。公元461年,他来到庐山,而此时,慧远、渊明,甚至包括那只撒娇的老虎,都早已不在人间了。

  那么,把“三笑”减为“二笑”总没问题了吧?还是有。问题在于,慧远送客越界的故事,最早就是为陆修静而设的。贯休说慧远:“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迟迟。”他的自注说:“(慧远)送客不以贵贱,不过虎溪,而送陆修静道士过虎溪数百步。今寺门前有土岗,送道士至此止也。”在较早版本的虎溪故事里,根本没有陶渊明的位置。陶渊明这位老前辈,反倒是宋代以后才加入的新成员。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很简单:传说只是传说,完美的传说,只有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