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南山有旧宅(10)

时间:2021-08-31

  在陶渊明去世的这一年,谢灵运四十八岁,刚刚担任刘宋朝廷的秘书监,也许他那部著名的目录书《宋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录》正开始撰写,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写出了大量风格新颖、技巧纯熟的诗篇,正引领着诗坛走向一个新的时代:讲究辞藻的华丽、韵律的和谐、结构的完美。其实早在很多年前,诗风转变的倾向就已经开始了。但与不愿卷入政治一样,陶渊明也不愿卷入这个诗歌的新潮流中。他推崇的依然是《诗经》 ,是汉末的古诗,是阮籍、左思。当陶渊明去世之后,没有人会意识到正是这个在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隐者,为魏晋的诗风划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去世不久之前,陶渊明还写下了三首《挽歌诗》 、一篇给儿子们的《与子俨等疏》 、一篇给自己的《自祭文》 ,在这几篇诗文里,陶渊明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自己作为人父却使儿子们忍受饥寒的愧疚,并希望儿子们能珍惜兄弟感情。当然,他还谈到了死亡。“人生实难,死如之何!”这是需要经历怎样的艰难与痛苦才能说出的话。他说死后要把自己葬在荒野,“不封不树”,“托体同山阿”,希望能与庐山融合为一体,与天地万物同化。  “家为逆旅舍,我如远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

  这是陶渊明《杂诗》第七首中的诗句。“家为逆旅舍,我如远去客。”汉末《古诗》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句子,后来苏轼也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从古诗到陶渊明再到苏轼,我们仿佛看到了有根线,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牵连了起来,也将相隔几百年的诗人们牵连了起来。人生就像是一座旅舍,我们不过是漫长人类历史中的一个过客,偶尔在某一时间进入这个旅舍,然后再离开。人生如此短暂,被遗忘的人们就如同从未存在一般,那么你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你在这世间又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面对你的世界呢?陶渊明和苏轼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这句诗,是陶渊明说给自己听的,又何尝不是说给千百年后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