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南山有旧宅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陶渊明被称为‘田园山水’诗人,一生也创作了许多的经典诗,我们一起来了解陶渊明与庐山的渊源吧。

  壹

  其实庐山上有些地方,陶渊明未必真的去过,但是后人却不断地虚构一些美丽的故事,让陶渊明“抵达” 。

  历史上从没有一个人像陶渊明这样,在庐山留下了如此多的痕迹。庐山山南的玉京山下有他的故居,汉阳峰的紫霄峰下有陶靖节陆修静对酌台,虎爪崖下有醉石,醉石旁有五柳馆、归去来馆,不远处还有栗里,据传陶渊明诗中的南村就是此处;今天九江县境内的面阳山下有陶靖节墓,墓旁有靖节祠、靖节书院;面阳山南的黄龙山有通书院,旧称这里是陶渊明故居,或是陶渊明的祖居。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么多的遗迹中,旧居就多达四五处。不得不令人感叹陶渊明对于庐山的重要性。

  而如此多的遗迹,也并非是陶渊明自己留下来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后人对他的追忆。像归去来馆就是南宋朱熹所建,靖节祠和靖节书院也是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在担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修建的。这些文化名人的追忆,更加凸显陶渊明的意义。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隐士、诗人,更多的是一个文化象征,一个符号。

  其实庐山上有些地方,陶渊明未必真的去过,但是后人却不断地虚构一些美丽的故事,让陶渊明“抵达” 。比如庐山东林寺有著名的《虎溪三笑图》 ,画的是慧远、陆修静和陶渊明三人在东林寺中倾谈甚欢,离别时慧远送二人出寺,本来慧远送人从不过虎溪桥,但这次因为交谈至深,不觉竟走过了此桥,弄得山上的老虎都看不下去,大吼一声,于是三人会心大笑。画面就定格在这一瞬间。慧远是东晋高僧,陆修静也是道教的重要人物,当时隐居在庐山山南简寂观,而陶渊明无疑在这里被作为了儒家的代表,儒道佛就这样融合无间地出现在一幅诗意的画中。但事实上,慧远去世的时候,陆修静才十岁。而陶渊明也曾在诗中对慧远某些观点表达了异议,慧远曾想邀陶渊明加入莲社,陶渊明也没有同意。 《莲社高贤传》说陶渊明曾造访莲社,最终“攒眉而去” 。但是,与其说《虎溪三笑图》是后世的凭空想象,不如说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他们希望陶渊明抵达这里,并与慧远、陆修静倾谈,三位大师纵情探讨人生、诗歌和自然万物。事实上这样的愿望在后世都得到了实现——白居易与庐山诸寺的高僧过从甚密,苏轼也与庐山归宗寺的佛印有着深厚的情谊。所以尽管知道这样的事实并不存在,苏轼、黄庭坚等人仍兴致盎然地在《虎溪三笑图》后题写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