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博物学解读(3)

时间:2021-08-31

  自然世界对唐诗的影响

  本书除了对动物中的兽类进行考证,对唐诗中涉及的鱼类也进行了研究。古人认为,鱼是可以成龙的动物之一,江中巨鱼如中华鲟,古代也称为鱼龙。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到胡浩《出峡》等诗句可以看出,在唐代,它们就是长江的“主人翁”,在江中兴风作浪,畅游千里,通江达海。古人认为鱼可以变成龙,也可以变成怪,杜甫在《沙苑行》一诗中,就把安禄山描绘成巨鱼变成的妖龙精怪;对于唐诗中的鱼类研究,胡淼不仅从科学的维度进行分析,还从历史文化的维度进行阐述。自汉朝之后,开科取士是读书人的主要通道,然而竞争又十分激烈。古人把这种竞争比作鲤鱼跳龙门。登进士的,好比鲤鱼跳过了龙门,鱼变龙,从此身份改变。跳不过的则被点额而归,额头上被点染黑墨,从此难以抬头。白居易被贬时把自己比作点额鱼,还专门赋诗《点额鱼》。点额鱼是否真的存在过?本书中解释:点额鱼就是鲤科野鲮鱼亚科中的墨头鱼。这种鱼肉味鲜美,出产在长江中上游的支流中。以此推断,这首诗应该是白居易从江州到达忠州刺史任上之后所作。

  读《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不仅能感受到唐诗的魅力,还能感受到我国历史上物产何其丰富、山河何其壮美。时光斗转星移、岁月轮换,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自然世界对于人类世界的影响是直接的,同时也是深远的。就文学创作而言,自然世界的绚丽多姿,给文学创作带来无尽的活力和想象,而精彩的唐诗,恰好是最有力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