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旷达情怀(3)

时间:2021-08-31

二、苏轼旷达精神形成的原因

  旷达,是一种高超的精神境界,苏轼为何能臻此境?

  首先,苏轼的作官意识在不断淡化。苏轼虽有求取仕进之心,特别是年轻时,“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但他跟许多人相比,一开始就不是很热衷。苏轼考中后,给考官梅尧臣的书信《上梅直讲书》,显得格调高洁,气度雍容,不卑不亢,没有急切求官的意思。有这个思想基础,他在仕途受挫时,才不会郁郁寡欢,而且在遭受挫折之后,对社会的黑暗,官场的混浊,有了切身体会,对仕进便更加淡薄。黄州之后,他对别人百般钻营拼命夺取的东西——官职,便一辞再辞,朝廷先后升任他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他都上奏一再辞免。正因为此,他在日后不断遭贬,打击日甚时,才未在心理上形成极大反差,没有重大的失落感,也没有了不起的痛苦。而且他能随缘自适,苦中作乐。可以说,不断地淡化作官意识,是他旷达的思想基础之一。

  其次,苏轼有一定的民本思想,平等观念。他在贬所,与下层民众相处时,他从未以曾为高官,曾经阔过自居;从未以高人一等的文化人自居。他与当地民众相处,相得甚欢。在黄州时,他与卖药者、开酒店者、渔樵均有交情,离开黄州时,他写道:“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文老,时与晒渔蓑。”(《满庭芳·归去来兮》)。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文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再温习一下这难忘的生活。贬到海南,他与黎人十分和谐,他在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好朋友。在儋州,其《和陶劝农六首》中写道:“咨尔汉黎,均是一民”,反映汉黎两族,同是一家,“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杯同”(《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这样一种民族平等思想,出之九百多年前的苏轼之口,确实难得。在贬所,他看到了人民生活的艰难,人民感情的淳朴,人们自食其力的可贵。在缺吃少穿,不会自命风雅,高论国运的人民中,他亲身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热情帮助和由衷的尊敬。他认识了人民,而且在诗中反映出来。当故人问海南风土人情如何时,“东坡云:‘风土极善,人情不恶’。”(《遁斋闲览》)

  第三,在认识论上,他的思想有诸多辩证法因素,深受儒释道的影响。儒家思想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子的“不怨天,不尤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对苏轼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庄思想特别是庄子,对苏轼影响颇大。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认为对立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苏轼少年时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来又喜和僧人来往,在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见《超然台记》),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见《问养生》),则更多地表现了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在《前赤壁赋》中,苏轼写道:“客亦知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在这里论述的是“变与不变”。这种理论既有辩证法的因素,又有老庄相对主义的成分,正因为用这种观点看待宇宙的万事万物,作者的悲怨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共同去拥抱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寄托。他能从客观上观察事物,能透过个体看总体,透过局部看全局,能看见事物的相互转化,以个人遭遇而言,那就得之不足喜,失之不足忧了。这种情怀,突出地表现于他在黄州写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雨后是晴,晴后又是雨,如此相因相生,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何必自囿于一端呢?这样观察事物,他便能超脱出来,进入旷达之境。

三、苏轼旷达精神的意义

  东坡的旷达,对他在史册上熠熠闪光,大有好处。首先是延长了他那宝贵的生命,使他有时间给人类留下领域宽、数量多、质量高的文化成果:他著作有《苏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其二,由于他思想开阔,不拘泥,不偏激,不凝滞,不浮躁,其文如风行水上,涣然成文。其阅世立言便有通脱的透视,丰厚的内涵。以创作为例,他叙事议事,决不限于所言本身,而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伸到广阔的深邃的境界,如前后《赤壁赋》、《超然台记》、《凌虚台记》、《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不胜枚举。其三,由于他思想开阔,故能容纳万物;由于他超然自得,故能无往而不适。这样便形成了他创作内容的丰富性,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豪放的、婉约的、劲健的、风趣的、简练的……到了晚年,又增添了一种冲淡、平和的风格。这一切,都显示着他的大家风范,给后人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旷达情怀】相关文章:

1.苏轼旷达的诗

2.刘禹锡的旷达情怀

3.论苏轼乐观旷达的诗句

4.苏轼旷达的诗句欣赏

5.所谓旷达阅读答案

6.白居易的闲适情怀

7.老兵情怀的友情故事

8.友情故事:老兵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