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牛

时间:2021-08-31

  :牛这种动物在《诗经》中主要用作祭品,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牛角也可充当饰物或酒器等,但再神圣也毕竟是死的物品。而《君子于役》和《无羊》中的牛则鲜活生动,饱含着诗人深情,成为田园风光的可爱物象。

《诗经》与牛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十二属相以丑为牛,也就是牛年。牛之所以被称为丑牛,是因干支记时中丑是半夜一到三点,此时牛反刍明显,因而得名,绝非貌丑之故。相反,唐末京师人刘训把牛比为“黑牡丹”。苏轼诗云:“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牛以其勤劳耐干、任劳任怨、富于牺牲等精神而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赏,历代文人写下许多歌颂牛的诗篇,如唐李纲的《病牛》有“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陈与义的《题牧牛图》有“日斜睡足牛背上,不信人间有广舆”。生活中常用的牛气冲天、庖丁解牛、汗牛充栋、九牛一毛、牛刀小试等成语也多半是褒义的。

  “牛”这个象形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取象于牛的头部特征:上边两个角,角下两只耳朵。《说文解字》说牛:“象角头三封尾之形也”。牛上弯而对称的是牛角,中间部分象牛头,又象牛鼻。《周颂•良耜》形容牛角的弯曲说:“有 其角。”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称:“卜辞牡牝字无定形,牛羊犬豕马鹿均随类赋形,而不尽从牛作。”后代固定地以“牛”作为“牝牡”的偏旁有其原因,《说文解字》云:“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牵牛”见于《小雅•大东》“ 彼牵牛,不以服箱。”牵牛星徒有虚名,不像牛那样会驾车。牛在古人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先民便用牝牡泛指所有的雌性或雄性动物:牡既可指雄禽,如《匏有苦叶》“雉鸣求其牡”;也可指公兽,如《硕人》“四牡有骄”。牛在《诗经》这部古老诗集中有何功用呢?先民又是怎么看待它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