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3)

时间:2021-08-31

  从以上这几句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掌权的官员有卿士、司徒、宰、膳夫、内史、趣马、师氏,三有司中的成员远少于内朝直接控制的文武官员。西周中期开始,职官数量迅速增加,食利阶层人数日益增加,从而增加了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在官僚们的一片歌功颂德声中,西周王朝已经是国力日下,政局动荡。这一切变动的结果使得深受其苦的只能是下层民众,必须承担更多的劳作与赋役,遭受多重的剥削。《十月之交》描述的掌权人物,是政府制度化过程中的一种病态:内朝人物的强势。

  《十月之交》中写到“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这里提到了“我”,不仅以“我”抒怀,而且写到了关于朝廷用“我”的事例。程俊英解释:“一老,一个老臣,指作者自己。” [6]高亨注:“一老,当指作者自己。” [7]学者都将“一老”解释为作者本人,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从《十月之交》中我们能看出作者不被重用的原因,“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屈万里解释为皇父预先安排避难之所,皇父自以为很圣明,将向邑作为都城,立三卿,有事用人之时选择三卿,而“三卿”多为信维贪淫多藏之人,皆取聚敛之臣,并且独自专权称侯。“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不愿留下一元老守卫国家。皇父等专权之人为了谋取私利,在朝廷内部安插对自己有利之人,而将关乎国计民生的有用之臣弃之不用,从而激怒作者。“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优。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傚我友自逸。”忧思在作者的心里,四方的人有富裕而只有作者不敢怠慢,人民得不到安逸,只有作者不敢休息,但是又无能为力,无奈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周幽王时,遭遇灾害,渭、泾、洛地区发生大地震。《十月之交》有云:“百川沸腾,山冢猝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发生在周幽王时期,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令人心惊的景象,闪闪的电光,轰轰的雷鸣,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将预示着会有更大的灾难发生。《太平御览》卷879引《隋巢子》说:“厉、幽之时天旱地拆。”《史记》说:“共和十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秋又大旱。”《通鉴外纪》中记载:“二相立宣王,大旱。”可见在厉王以后自然灾害连年不断。灾害的频繁发生,加之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必然使国家走向灭亡之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当时的周王朝已经是困苦不堪,君主昏庸无道。作者通过《十月之交》来表达他对周王朝统治的不满,说明他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周朝的严重危机,但是他没有逃身远离迫害,仍然尽职尽责,在忠直与邪恶两类臣子中,他选择了正直,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难以抑制的悲愤,这首诗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