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时间:2021-08-31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创作于周幽王时期,作者是周幽王时期的一个小官,因为不满于当政者皇父诸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社稷安危,只顾中饱私囊的行为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诗。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十月之交》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在《小雅》的七十四部中,被视为讽刺诗的有十余首。《十月之交》就是其中之一,是我国政治讽刺诗的奠基作品。它是一首政治怨刺诗,作者之所以写这首诗是来讽刺上层统治的,从这首诗中我们也能分析出关于这首诗的社会背景。

  《十月之交》中有这样一句话“日有食之”,《左传》、《春秋》等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日食的记录。如《春秋》中记载,桓公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闵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等。“亦孔之丑”中的“丑”字代表“恶”,当时认为日蚀是不祥的预兆,所以称之为丑。[1]在科学并不是很发达的古代,人们认为日食的出现会对社会造成威胁,为国家带来灾难,是不祥的征兆,这就为当时尖锐地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与“四国无政,不用其良”相对应。“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征也。[2] “不用其行”与“不用其良”是指不按合乎正常的道理进行,国家无政治者,不用贤良的官吏。在周代开国之初,若干领袖人物担任了政府中最重要的工作,新兴知识分子中长期受到压制不能得到预期升迁,则又不免有怨望之心。《诗经》中的绝大多数诗篇作者是不可考的,但是《十月之交》这篇可以肯定作者是周朝的官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 [3]方玉润虽然驳斥《小序》刺幽王之说,但并没有否定是大夫所作。由于旧贵族的垄断,使得一些有抱负的青年才俊难以施展,难以找到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