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义 经典的熏陶

时间:2021-08-31

  导语:方法运用得当,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方法不对,将导致南辕北辙。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三字经讲义 经典的熏陶,欢迎大家阅读!

  所谓经典的熏陶,首先要明白学习的次第,即学习方法。方法运用得当,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方法不对,将导致南辕北辙。大家知道,一百年以前的传统蒙学注重读和背,就是在童蒙时期导入经典背诵。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好象违反了儿童的天性。但是,古人没有多余的顾虑,只知道循序渐进地学习。有一次,我在安徽绩溪参观了“紫园”,紫园面积万余平方米,采撷了自元朝以来的徽派建筑。紫园的房子都是从民间收购得来,再重新组装完成。当我与紫园主人交谈之后,对于园主的朴实无华与娴熟入行深表感佩。我想,房子的雕刻分布尚且如此绝伦,更何况是经典的学习,修身的常道呢?现在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这一节讲儿童开始读书时,须从训诂与句读入手。训诂是指通晓古代典籍文献和古代语言文字的意义。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辞书以及前人的注释来帮助自己理解词义。但是,初读书时也可以不求甚懂,但必须把字音读准。句读(dòu),就是对文章进行断句。古代的书籍竖向排列,没有现代通行的标点,读者必自弄清每句话的停顿,所谓成文语绝为句,语未绝而点分之,谓之读。譬如《论语·子罕第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有两种句读方式:(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2)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第一种句读解释为:“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杨伯峻)第二种句读解释为:“孔子平日少言利,只赞同命与仁。”(钱穆)第一种断句把“与”训为连词。第二种断句把“与”训为“赞与”。可见,句读不同,不仅诵咏不同,意义也不同。现在我们看到的古文,都经过了现代印刷的重新排版,在句读方面有了基本的共识,甚至于也有大字拼音的经文读本,这是非常方便的。那么,下一步就要背诵。童蒙阶段的背诵是记住原生态的东西,大学阶段的思考理解则是思想的生发。可以看到,现代人在忽视原生态记忆的同时,一些怪力乱神的文字就很容易的跑了出来,甚至于在电脑普遍使用之后,连手写文字也横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