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义 经典的熏陶(10)

时间:2021-08-31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这一节讲读完儒家的经典之后,进一步可以读子书。读子书的方法,可以不像读经书那样背诵,但应当把有用的资料即刻抄下。换句话说,就是用札记代替背诵,但札记要抓住要点,记住其主要内容。撮,摘取要点。

  中国的古书,终其一生也难以读尽,但作为一名读书人若能先从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书扎下根基,必可举一反三,事半功倍。至于子书,可以看成是源头之水——“经”的分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总叙》:“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其外,还有记载历史的“史”,以及诗文类的 “集”。那么,面对如海洋般浩瀚的书籍,读书而不被书读是很重要的。如以背诵的方式读经,以札记的方式读子,这其实是精读与泛读的不同做法。精读的阶段,如咬核桃,无论如何也要使足力气,待咬开一个缺口之后,后面的自能慢慢跟进,包括史书与集书,也会慢慢有得于心。但如果没有“经”的根基,面对古代书籍,大约也是束手无策,望洋兴叹了。这就如同一个不知四方与“中”的普通人,待其进入故宫,只要看到那许多的门,头脑也会开始发晕。究极而言,读经的目的在于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读子的旨趣,贵在参与探讨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记住了王岳川先生的一句话:“在我的研究中,我始终认为,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这些东西方大哲和我是同时代人,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怎样生?怎样思?怎样死?与他们对话,就是在思考我们个体的生命的意义。”(王岳川著《发现东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2月,第57页。)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这一节指出子书中重要的五家:荀子(名况,著有《荀子》)、扬子(名雄,著有《法言》、《太玄经》),文中子(王通,著有《文中子》)、老子(李耳,著有《老子》)、庄子(名周,著有《庄子》)。

  荀子继承发扬了孔子的“人学”思想,但他主张性恶论,因此,人必经过“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能致“善”;扬子继承发扬了孟子仁政学说,但善不足,而恶有余,因此,人必加强道德修养;文中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其外,则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及庄子。

  总之,学习的方法应以儒家的经作为主体,再辅以子书的探讨,进一步可以培养学者“执一而权变”的智慧。下面进入历史的还原,扫描兴衰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