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字经》的教育思想及其传承(4)

时间:2021-08-31

  四、说理教育和榜样教育法

  在德育方法上,《三字经》采用说理法和榜样法,特别是非常重视榜样的正面教育。在1140字的书中,就树立了20多个榜样。而且每个榜样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问题,配合得非常巧妙。例如:

  圣贤勤学的榜样:“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讲孔子拜七岁的音乐神童项橐为师的勤学故事,说明即使是圣贤也需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官员勤学的榜样:“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宋朝的赵普,虽然贵为宰相仍然勤奋的学习,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传为美谈。说明要学到老,用功到老。

  寒士苦读的榜样:“披薄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路温舒把《尚书》抄在蒲草编织的席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抄在竹片上阅读。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能勤奋学习,终于成为大学问家。说明不论出身穷富,只要努力读书,都一样有出息,

  自觉学习的榜样:“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孙敬夜读,为了使自己不打瞌睡,于是把自己的头发挂在梁上,苏秦为了使自己不打瞌睡,用锥刺自己的大腿。说明学习要自觉、能吃苦,还要有坚强的意志。

  创造条件读书的榜样“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穷,犹苦学。”晋朝的车胤没有灯,用袋装萤火虫儿照明看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说明无论多么艰苦,都应该创造条件读书的道理。

  珍惜时间的榜样:“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苏洵二十七岁才懂得发奋读书,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上了年纪,他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告诫年轻人要珍惜时间,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大器晚成的榜样:“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北宋的梁灏,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说明只要有毅力坚忍不拔的学习,年龄大的人也能成功。但后生小子,应当早日立志努力用功。

  年少有成的榜样:“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南齐的祖莹八岁能咏诗,唐朝李泌七岁能赋成棋诗,他们幼年聪慧,值得效仿。

  女子成才的榜样:“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明。尔男子,当自警。”东汉蔡文姬博学通音律,东晋谢道韫聪慧能咏诗。用女子学有所成的例子来勉励男子勤学成才。

  《三字经》举的榜样还有很多,事实上,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三字经》的作者能够大力提倡和巧妙运用榜样教育法确实难能可贵。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榜样教育法。孔子常举尧、舜、禹、周公、子产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朱熹教育弟子“学习圣贤”;诸葛亮要求晚辈“慕先贤”等。外国教育家同样重视榜样教育,夸美纽斯强调“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洛克认为“对儿童行为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的监护人的行为的榜样”等等。我们党和国家十分注重榜样的力量,也继承和发扬了榜样教育法。在战争年代,树立了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时代的英雄楷模,教育人民保家卫国。在建设时期,树立了雷锋、王进喜、时传祥、孔繁森、李素丽等光辉榜样,鼓励人们艰苦建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学校,就要培养和树立教书育人的楷模,鼓励老师终生从教;更要在各校各班培养和树立身边刻苦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三字经》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本文只是选取《三字经》中最先进、最有代表性的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和推介,目的在于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更好地运用《三字经》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改革现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