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字经》的教育思想及其传承

时间:2021-08-31

  《三字经》不仅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童蒙读物,更是一部难得的教育专著。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童蒙读物最有代表性的教材之一,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它早就被翻译成满文、蒙文、俄文、英文、日文、朝鲜文等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影响巨大。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加坡出版的中英文对照本《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在世界范围加以大力推广。

  《三字经》全书1416字,结构严谨,文字简练,采用韵文,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背诵起来,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内容广泛,排列顺序,共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涵盖了伦理、道德、历史、天文、地理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所以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还是一部十分难得简短精辟的教育专著,它从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内容和顺序、德育与智育的关系等方面讲授了作者的教育思想。许多观点和做法至今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非常先进,被人们有效地应用和大力的推广。

  一、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三字经》开篇明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作者认为,人初生之时,本性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因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习惯、性格的差异才越来越远。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三字经》把儒家的“性善论”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突出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

  最为可贵的是《三字经》已经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配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在教育中,父母首先负有首要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在《三字经》中,作者用了较大篇幅论述了家庭教育对儿童道德形成和发展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性。如:孟母“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强调教育不是父母或学校一方面的事情,只有二者合一才是良好的教育。其次,教师在教育中亦必须尽职尽责,不可松懈:“教不严,师之惰”,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没有把孩子教好就是教师失职。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再次,为人子、为人徒的学生就更应该潜心向学:“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强调个人在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再者,社会环境对一个人成长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什么人就会受什么人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讲的就是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在我们提倡整体教育,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主张加强家园、家校联系,学工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一,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这也是对《三字经》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