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思的经典散文(3)

时间:2021-08-31

  奶奶和祖母的感情,亦是因了青团更显深厚。每年奶奶来到我的家乡,祖母都会万分高兴,但是离去时,却又难免伤悲,好在奶奶每年年末都会如约而来。从此,奶奶和祖母便有了这样的一个无言的约定,每年年末,相约于我的故乡,一起做青团,一起聊着那些似乎永远都说不完的话语,然后,奶奶会离去,祖母虽然感伤,但是想着年末又可以重逢,也就心存希望,于是,平静的等待每年年末的到来。

  后来,我才那么深刻的明白,这个世间,血缘,也许只是一个偶然,无论有没有血缘关系,我和奶奶之间都是亲人,都是家人,她待我如亲人,我亦待她如家人,这般简单纯粹又美好的感情,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不曾再遇到。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此生我是何其的幸运,人世间这样的珍贵而稀少的感情在我年少的时候便拥有了,虽然此后在行走天涯的日子里,经历了很多的世态人情,冷暖悲欢,看过很多的世事疏离,人心淡漠,尤其是身处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闹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淡与疏离更是从不缺乏,但是,因为奶奶的爱留存在我的心中,从不曾远去,即便人世冷暖,我依旧温暖明媚如初,心怀感动。

  只是,人世间,再温情的爱的亦是抵不过岁月的消磨,生老病死是这人世间再寻常不过的风景,任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农夫,有朝一日,那些留不住的,终究是留不住。奶奶与我们相伴并没有多少岁月,仅仅八年,奶奶便走了,永远的离开我了。奶奶走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的伤痛,前一刻还在为我做青团,却在下一刻撒手人寰,离开了我们。有人说,这是奶奶的福报,走的时候并无太多病痛的折磨。佛语曰:“种如是因,得如是果。”说的便是如此吧,奶奶一生良善,对原本陌生的我们推心置腹,我们之间,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一份美好而渐渐地靠近,最终相依相守,成为相伴的亲人。

  亦有人说,奶奶这一生也算是苦尽甘来,奶奶年轻时的生活很苦,她与爷爷没有半个子女,后来爷爷又英年早逝,丢下她一个人孤单寂寞的活着。很多人都怜惜她没有子女可以依靠,晚景凄凉,却不想,命运终究是有情,让我们相遇,相守。奶奶年轻时因为爷爷的离去少有欢乐,却在年迈的时候享受儿孙绕膝的欢乐,我想,这亦是福报。

  奶奶离去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心存悲伤,无法走出失去奶奶的阴影,那种割亲断爱,任你踏遍山河都再也无法寻觅到她的踪迹的感受,我只觉此生都不想再亲尝。奶奶的离去,对我便是割亲段爱般的伤痛,直至许多年过去,我的心才逐渐平复,但是奶奶依旧深深的住在我的心中,从未曾走出去过。

  奶奶走后的那一年,我也离开江南,回到家乡求学。故乡里祖父祖母对我自是疼爱,但是心中总是觉得有些缺失,我知道,奶奶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面前了,她再也不会给我做青团吃了。在故乡的那几年,没有人给我做青团吃,很多时候我都对这种食物心生思念,但是世事早已变换了模样,我清醒的知晓,我是真的,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青团了。

  在家乡的时候,每年暑假,我都会赶赴江南与父母亲团聚,只是,那个时候,早已过了清明时节,江南地区也没有青团可买了,没有人会像奶奶一般细心地将艾草晒干,留作其他时节制作青团,纵算是有,我也知道,那不是奶奶做的,没有那种浓浓的爱的味道。

  在家乡求完学,我便和父母一起定居于江南,只是,那个时候,我们早已搬出那条古旧的街道,住进了繁华的闹市,而青团,也随着奶奶的离去淡出了我的视野,终于,我再也吃不到了。

  去年夏日,梅雨时节,我一个人再次去了那条曾经住过好多年的街道,一切,都已物是人非。那些黛瓦青墙,青石小巷,还有奶奶家那木质的阁楼,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楼盘。我见后,心生悲凉,两行清泪自眼中流出,只觉得世事竟也是这般无情,奶奶早已离我而去,如今,连那最后,可以让我留作念想的东西都消失不见,被取而代之。

  回来的路上,我意外的遇到卖青团的老人,远远地就闻到清淡幽远的艾草清香,我远远地望着卖青团的老人微笑,直到走到他的面前,他亦对我微笑,他笑着对我说:“姑娘,要不要青团,老伴儿刚蒸好的。”

  我说:“爷爷,这艾草,是清明时节晒好的吧,如今用它煮水来做青团吧。”

  爷爷笑了,他说:“丫头,你怎么知道?”

  我笑而不答,买了青团跟爷爷打声招呼就走了。

  转身的那一刻,我差一点泪如雨下,手中捧着青团,我告诉自己:一定是奶奶感受到了我想念她,想念她做的青团,她不忍心我吃不到青团,所以托梦给那位老奶奶,告诉她这样的做法,并让我在回来这里的时候遇到那卖青团的老人。

  我知道,奶奶在告诉我,无论何时,我回到这条街道,无论这条街变成怎样,奶奶的青团,永远的在这里为我守候,从不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