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课文解读

时间:2021-08-31

  前几天,偶尔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清清的小河边,住着一只小鸡和小鸭,它们是一对好伙伴。早上,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暖暖地照着小河,照着绿草。小鸡小鸭都想去河对岸的草地上捉虫吃,可是,小鸡不会游泳,小鸭的嘴巴扁扁的捉起虫来很费劲。怎么办呢?

  这个小故事使第一次接触一年级小学生的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社会环境的侵蚀,已使我们的孩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今的孩子大都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团结友善虽然一直在宣传,实际上却在慢慢退化。于是,带着预谋我和这个故事走进了课文《爷爷和小树》,真正体验到了语文新课程的精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一:合作学习,感受快乐】

  文本的魅力来自于学生的朗读,于是我在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两次朗读:

  1、第一次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对于跨过拼音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求要适可而止,所以我只让他们会读课文,至于怎么读,那就由他们各显神通了。教师这时,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他们的朗读情况。结果,我发现学生的表现比平时积极许多,从他们的表情里,我看到了他们愉快的心情。接下来,我让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予了充分的展示。各小组进行了朗读挑战赛(比赛要求也只是读正确、通顺)。然后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师生达成一致,评出了两个优胜小组。(当然,对于其他小组的鼓励千万不能忽视。)两个优胜小组的学生,由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自豪了。我趁机提了一问:为什么你们读得那么好?你们读的方法能让大家学学吗?

  生:开始,我们自己管自己读,碰到不认识的就读拼音

  生:后来我们相互读,有错,及时改

  生:我们都很努力,很用心

  生:他不会读,我教他的

  师:真不错,小朋友会互相帮助了,难怪读得那么棒!

  2、第二次

  在总结第一次的经验后,我让他们再一次朗读了课文,感受了能读、会读的喜悦,让学生明白了,在同学的帮助下,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