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了解。

 政治背景。

  作为一个政治家、革命活动家,他总是和时代同呼吸同命运的。作为抒情言志的诗歌也恰恰表现了他们这种生活。本词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共产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了分歧。本词可以说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图,然后提出“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深浮?”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为表达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思考。

  而在下阕,回忆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之后,作者写到“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个问句,但实际上是对“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革命风浪之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由于现代社会个性的张扬,人们不太喜欢从政治层面去理解问题。作为政治家兼诗人,在诗作中表现对政治问题的思考是很正常的。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茸。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日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短歌行》感情充沛,格调悲凉,抒发了作者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表达了作者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