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沁园春雪》看多媒体教学范文

时间:2021-08-31

  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下,传统语文教学一直局限于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框框,表现出来的是:一阅读二段意三主题四写作这样的僵化模式,而教师的武器装备: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本教案加几支粉笔,仅此而已。吕叔湘先生于1978年发表文章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也曾用一部影片名来形容语文课,即《老北京的叙述》,那就是说语文课不过就是年复一年的喋喋不休。面对这样的喋喋不休,思想活跃青春好动的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能接受吗?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老师再怎么主导,也是事倍功半,难怪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们最后连母语也掌握不好。

  随着e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学中,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多媒体教学。最近我市三中举办名师教学研讨会,作为语文老师,我有幸观摩了两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多媒体教学。下面就《沁园春·雪》,谈一谈我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

一、紧扣主题,创设气氛,先声夺人

  我们知道,一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犹如小说的开头,一定要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有这样一个故事:伊凡诺夫是俄国的一位作家,他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开头写道:在西伯利亚是不生长棕榈的。诗人亚·亚·勃洛克翻开小说,只读了这个开头,就说:这是我知道的。因此,他没有读完这篇小说。①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设置导入,许多优秀的教师在这一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著名教改实验家魏书生的导入语风趣幽默。他认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石火花,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设计好的导语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②

  一开始上课,屏幕上便出现画面:雪后的北国风光──长城、黄河披着厚厚的银装。随着画面的开合变化,《沁园春·雪》这段曲子缓缓响起,那强烈的气氛烘托了一个美妙境界,学生的心一下子被吸引了。本来下大雪,对我们南方学生来说,几年难得碰上一次,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教师还没开始讲授,学生已如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一种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景象,直奔主题,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