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巾帼英雄光环下的悲剧阴影(3)

时间:2021-08-31

  从诗歌的整体来看,它涵盖了可汗点兵、代父从军、战前准备、艰苦行军、纵横沙场和解甲归乡等部分,叙述背景也在家庭 ——战场——朝廷——家庭之间转换,将木兰“不用尚书郎,策马还故乡”作为最后的结局。李俊在《木兰男权文化中新型的理想女性形象》一文中对此诗做出如下解读:“……这是汉文化对《木兰诗》文本系统包括语言、结构、形象、意旨的重构;是男权社会主导的文化权力施展魔刀、按照自身的文化、需求和规范,对一切文化的创造物进行删削和改造的问题。……《木兰诗》就是按照儒家的伦理规范对理想女性的要求来塑造木兰的,木兰完全符合四德的规范。”[3]《木兰诗》虽是以花木兰自身为叙述主体,但真正想传达的思想主线却是男性,“木兰的身份、地位和情感思维趋向的形成不是自然的,而是男权社会文化塑造出来的,是男性欲望外化的符号。”[4]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对《木兰诗》的传统理解方式。

  作品一开头就描述了木兰对窗纺织的场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表达了木兰内心的焦虑之情。有不少学者曾针对这其中的“思”和“忆” 提出过很多不同的看法。在传统解读中,木兰思忆的是在“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之际家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现实状况,才因此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决定。这样看来,木兰所思所忆的内容确实是有具体指向的,可在后文里她为何又说自己“无所思无所忆”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况且,在此国难当头之际,代父从军本身就是一种勇敢光荣的行为,花木兰又为何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想法呢?这便令人十分费解了。著名历史学家吴小如先生曾就这个问题细检过《诗经》的十五国风,发现所有包含“所思”语句的诗篇中,十之六七都与男女的思慕之情紧密相关,汉乐府诗歌和南朝梁萧统选录的《古诗十九首》亦可成此一说;而“所忆”之意则指男女之间的思念情绪。他在著作《古典诗词札丛》对“所思所忆”的内涵作过精彩绝伦的解读:“广义的‘思’和‘忆’无所不包,而狭义的‘思’和‘忆’就专指男女之间的互相思忆。……木兰回答‘无所思’‘无所忆’者,意在说明自己并非少女怀春,而是想到父亲年老,出征作战大有困难。…… 从一问一答中体现这一少女形象的高尚纯洁,不同于一般只想找婆家生孩子的女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