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檀香刑》中人性的卑污(3)

时间:2021-08-31

  钱丁本来就知道孙丙在行为上是具备先进性的,也明确地知道孙丙本来就是一个正义的人,可是小说当中的钱丁完全没有办法保护孙丙这个英雄形象。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钱丁逮捕了孙丙,并且把孙丙送到了刑场之上。《檀香刑》小说里刻画了钱丁内心世界的各种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归根结底都无法让钱丁的良知觉醒,莫言笔下的钱丁,尽管具备了对正确伦理道德的认知,但是钱丁囿于趋利避害的天性,只有将别人牺牲了,保全了自己,可以看出人性的卑污和罪恶。可是,从《檀香刑》最后钱丁拼尽自己的生命,让孙丙的檀香刑暂停,可以看出,最后钱丁还是被一种天赋的良知所引导,做出了正义的行为。

  可见,在《檀香刑》小说中,钱丁和统治阶级中如咸丰皇帝或者袁世凯都是不同的,因为钱丁非常清楚,正义是需要坚持的,而正义的英雄更是应该被保护起来。钱丁和大多数的人一样,天生有着趋利避害的天性,他也会在专制主义的统治者面前感到害怕,不敢真正地和统治者发生抵触。但是钱丁和大多数围观者不同的是,他内心的人文主义,依然没有在专制主义的重压下渐渐消亡,反之,这种人文主义的精神,随着钱丁社会阅历的增长,慢慢成为了一种内心的价值观,和其他的统治阶级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所以,《檀香刑》小说中,咸丰皇帝不会宽恕刑罚中的罪犯,是因为咸丰皇帝内心的价值观已经扭曲,他已经把观看刑罚作为一种人生的乐趣,甚至为了满足这样一种扭曲的观赏欲望,要求所有的人都要陪衬他一起看,乃至于要求刑部和慎刑司研究出一种新的刑罚;而袁世凯更多是表现出残忍和报复,他的人性堕落,是起因于他杀鸡儆猴的欲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采取杀伐果断的方式,以此获得自己的威权,根本上看,其人性的卑污也是在于欲望。然而钱丁这一个人物形象,在《檀香刑》当中,虽然也会趋利避害,但是钱丁却被良知唤醒了,这无疑是具备非常深刻的反省意味。在所有的人都已经彻底堕落和腐化,尤其是在统治集团当中,即便是默不作声的集体噤声,也足以保全自己,钱丁完全可以在孙丙承受了檀香刑之后,从精神上给予自己安慰,认定孙丙的受刑和自己并无关系,或者用宿命论来掩盖自己的不作为。但是,钱丁在良知的煎熬下,最终选择了让孙丙免受檀香刑之苦,足以表明,钱丁的个人良知强烈战胜了趋利避害的人性卑污,从而促使钱丁从沉默中走出,选择了舍身阻挡。   三 《檀香刑》中人性卑污的本质:人性的贪婪与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