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1-08-31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一直以来热爱课外读物,在学习“走近鲁迅”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了鲁迅的生平事迹,阅读了其文学作品。从散文《野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阿Q正传》到《狂人日记》,孩子们茶余饭后都津津有味地进行阅读。阅读中,孩子们会遇到很多深奥难以理解的章节,他们会想方设法地请教或者上网查询验证,这种参与阅读的学习状态是值得推崇的。但鲁迅的凝重深刻与铮铮铁骨又不是我们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糖里的十一、二岁的少年儿童所能理解的。因此有必要对鲁迅其人及其作品作更为详细而深入的了解,以利于了解鲁迅其人及其作品,感知鲁迅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打好做人的底气,完善自身的人格。所以我特意设计了这节班级读书交流会。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阅读作品。北大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是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孔庆东认为,鲁迅是现代语文的第一高手。应该说,他们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我认为,在浅阅读泛滥的时代,读鲁迅的作品,是学生阅读的最聪明的选择和最保险的选择,我赞同古蔺作家邓立中“百读不厌是鲁迅”的切身体悟。

  阅读是关乎学生精神成长的大事。读不读是一回事,读什么又是另一回事。学生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要培养有品位的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正如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所说:阅读浅显时尚的读物,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学生的精神。鲁迅的伟大,并不是靠讲几节课、读几句书就可悟透的。走近鲁迅,语文课只是一块简单得甚至有些不太准确的指路牌,真正的正道,是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

  如何删繁就简,选择一个适合的角度来解读鲁迅的作品,感知鲁迅的人格魅力,是这次读书交流会把握的主要方向。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近阶段读书现状,有针对性地安排了这次读书交流活动。本次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鲁迅作品,尝试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交流,从不同角度感悟鲁迅的人物形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必作太高的要求,如对文本的理解,对鲁迅人物的把握,旨在激发学生能够学有所思,真实地表达读书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