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探疑(3)

时间:2021-08-31

  以上这些词句,都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后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这些回忆或是抒发早年时少女的情怀,或是表现落寂之情,或是遥想往昔的繁盛。无一处相同,但在诗人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下,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孤独的落寂之情,一种备尝人间艰辛的酸楚,使人读后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正是晚景的凄凉才更能让词人回忆起往昔的欢乐。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青年时踏雪赏梅,对月吟诗,遍身罗绮;而今的词人却是“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夜间出去”(《永遇乐》), “病起萧萧两鬓华”(《摊破浣溪沙》),已由一个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悴憔,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从前快乐丰盈的内心现在已变得孤寂、苍凉、衰老了。而今的她已是“永夜恹恹欢意少”(《蝶恋花》),已是“日晚倦梳头”(《武陵春》),已是“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往昔与如今两种迥然下同的心境,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判若云泥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在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如梦令》这首词由常记二字领起,由一个“常”字可以想见李清照对这次游玩的记忆之深,回忆的次数之多,可以说“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是一个经典的画面,熔铸了她少女时生活的欢乐。玩赏过程的畅快、愉悦是她作为宰相千金时无忧无虑生活的一个缩影。因此,这次游玩在她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南渡之后国破家倾,夫亡亲逝的生活阴影又常常在现实生活中冲击着词人的灵魂,眼前的悲凉使词人对过去美好的生活更加眷恋。

  读者可以想象一下,可能是在一个雨疏风骤的清晨,或是一个“吹箫人去玉楼空”的垂暮,又或是一个“梧桐更兼细雨”的黄昏,词人门内枯坐,萧萧清雨悄然落地,那凉凉的雨丝飘落,仿佛敲击着词人的心灵。面对点点细雨,瑟瑟秋风,词人思绪飘悠,想到了风雨飘摇、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想起了在外族铁蹄下呻吟的百姓,想起了在战火中离散、死去的亲人、丈夫,想起了耗尽毕生精力收集的,却又毁于战火的金石,想起了少女、少妇时期欢乐、愉悦的生活。在凄苦寂寞中,作者眼前便闪现出了少女时那次欢乐的游玩,想到了自己那时无忧无虑的心情、富足的生活、美满的家庭。可是眼前呢?眼前自己国破家亡、丧夫无子、孤苦无依,于是对少时的欢乐、对那次愉快的游赏更是产生了深深的留恋,便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