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探疑(2)

时间:2021-08-31

  “常记溪亭日暮”,“常记”二字既表明了是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又自然和谐,作者似乎面对着一位知己娓娓地叙述,让人觉得她完全忘记了是在填词,而不过是日常的述事。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宴饮沉醉,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透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兴尽”两句把这种欢愉之情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表明兴致之高。“误入”一句从行文上看,流畅自然,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更加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一连两个“争渡”,不含竞赛的意思,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到正确路径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的快捷,又把停栖在沙洲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她常常忆起这次误入藕花深处的游玩,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常回忆这次充满野趣的玩耍,进而写下这首诗的呢?是在她少女时期写下的吗?还是在她嫁给丈夫赵明诚之后呢?少女时期,她是大家闺秀,生活闲适富足。出阁之后,她的生活幸福、美满,与赵明诚志趣相投、伉俪情深,共同搜集、研究金石,校勘古籍,把全部的精力倾注于此。常常回忆以前的快乐郊游,进而写下这首诗的可能性不大。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先投靠弟弟,后又辗转逃难,漂泊于杭州、越州、明州等地。连遭打击,孤苦无依,晚景凄凉。在此时,她最容易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梁启超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较之年轻人,老年人更爱回忆过去的生活。“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清平乐》)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回忆了自己少女时的欢乐、闲适。“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我们似乎可以听见历经沧桑者的一声长叹。“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永遇乐》),此诗句中的“中州”专指汴京。词人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在那些良辰盛会中,人们最重视元宵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