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探疑

时间:2021-08-31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是李清照的一首小令,是一篇记游之作。乘舟浏览,兴尽而归。但是,因醉意朦胧,忘了归路,误打误撞,将小舟划到了荷花丛的深处,主人急于找到正确的路径,正在焦急之时,眼前扑籁籁地飞起了一群水鸟。人们普遍认为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野游的欢乐,描写了她贵族少女的生活,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我不敢苟同,特撰写此文,以求榷于大方之家。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擅长古文,以文章受苏轼的赏识。母亲也是知书能文。李清照生长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里,自少时便资质聪慧,颇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夫妻二人赋诗填词,共同搜集、研究金石,生活幸福美满。靖康之难后,她历尽沧桑,孤独一人辗转飘泊,在风雨飘摇的国破家亡之中寂然死去。

  李清照这样的身世,决定了她的作品以靖康之难为线索,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主要写她的贵族少女、少妇的生活,传达一种悠闲之情。后期的词多抒写国家危难之痛和个人身世之悲。

  《如梦令》这首词表面看全词洋溢着野游的欢乐,活泼而富有生趣,因此,人们大都认为这首小令是李清照前期作品。可是,人们却忽视了小令是由 “常记”两个字领起的。何谓“常记”?就是“常常记起;常常回忆起”的意思。由这两个领起字我们不难看出这首小令是作者对以前野游之景的回忆,而并不是游玩时的即兴之作。“记”前又贯一“常”字,即“常常想起”,可见这次野游距离作者写这首词的时间已有很长,在一个久远的时间段内作者才会有时间经常的、不只一次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