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李白的教学(4)

时间:2021-08-31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距他离开长安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2、你是怎样理解“相看两不厌”的?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和“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在纯净的空间,只有敬亭山与诗人进行着精神上的交往;诗人的精神与敬亭山的神貌完全融汇在—起了。诗人把山人格化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从欣赏自然美的乐趣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和超脱凡俗的自我肯定。

  表面看来,这里是写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有情”,愈是表现出人“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C《夜宿山寺》

  预设点:

  1、诗人是怎样表现山寺之高的?找出有关词句说一说。

  “手可摘星辰”以星夜的美丽引起我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诗人用夸张的笔调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山寺高楼耸入云天的情景。

  2、从“不敢”与“恐惊”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很近,这样山寺之高就不言自明了。

  3、你从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李白诗奇思涌溢,想人所不能想,说人所不敢说,敢于冲破一切束缚,破浪直前,无所顾忌,所以想象奇特,善于夸张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点。  D《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早年的游仙问道的生活,与飘逸豪迈的性格分不开。整首诗“不遇”之字未见,“不遇”之意满篇皆是,真可谓妙笔生花。诗人将他在山中所见的种种事物信手拈来,写入诗中,青年时期的李白,开朗高远的个性在诗中初步显露出来。

  二、延伸拓展,感受李白的写作风格。

  1、回忆以前学过的李白诗歌,说说哪些诗句也具有想象奇特、善于夸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