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李白的教学(3)

时间:2021-08-31

  诗人顺溪而上,穿林进山,为我们展现出一派桃园景象,这进山第一程就使人流连忘返。

  2、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这进山的第二程明写山林之幽静,却暗示道士不在寺院内。诗人通过景物烘托环境气氛,委婉地抒发了自己访友不遇的惆怅心情。

  3、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野竹与云气相接,本是一幅静景,诗人用一个“分”,使人联想到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来。飞泉本是动景,诗人用一个“挂”字,就化动为静,使人联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的直落图景,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真是一片淡泊高洁的净土。

  4、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

  第二课时

  一、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在这些山水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诗为我们描述的景象,试着用心读一读,看看在字里行间你品味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早发白帝城》。

  预设点:

  1、抓住“彩云间”、“一日还”、“啼不住”、“轻舟”等词语,感受作者轻松愉快,归心似箭的心情。

  2、相机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两岸的景色。充分感受美丽的景象,情感诵读。

  3、相机交代写作背景,感受李白为人: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突然得到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诗。从而充分感受诗人的情感。诵读这首古诗。

  B《独坐敬亭山》

  预设点:

  1、抓住“独坐”,相机介绍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从诗中追寻李白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