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文学思想(3)

时间:2021-08-31

  由此可见,通过对自然人性论和阶级性的对比,梁实秋强调了共同性和社会性,否定了差异性和个体性,从而得出个性是普遍的、常态的、永恒的结论。梁实秋把人性看成了文学的一种根本准绳和写作表现的目的,并通过一系列的阐释,分析区别了与自然人性和阶级性的区别,强调了人性的固有性与普遍性,否定了个人性和特殊性,从而得出“伟大的文学亦不在表现自我,而在表现一个普遍的人性”。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性奠定了梁实秋整个文学的基石。

  (3)人性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启示

  梁实秋的“人性论”思想体系虽然还存在着缺陷,但在新文学伊始的那个年代,当众多有抱负的文人志士致力于彻底地反对传统文学,一味推崇情感、狂热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浪潮中,无暇顾及自身言行得失和行为对错的时候,梁实秋却保持了难得可贵的清醒,努力使自身的西学精髓结合国学的优良传统,从而完成中国文学理论的转型。但在那个政治超越文学、经典永恒的人性的文艺思想还缺乏生长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的特殊历史年代,这个观点一直被曲解和排斥,最终破产。

  在道德观念逐渐淡泊、人文精神逐渐丧失,“腐败”和“拜金”日盛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分析中国文学的转型路径,以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五四”现代性时,我们会发现,当现代知识分子在强烈反传统精神指导下激情澎湃地进行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转型时,对自身文化的否定和传承,导致中国文学从开始就出现了追求的片面性。因此,梁实秋人性论中对人性的强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易守难攻的不足和缺憾,拓宽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中国文学发展,形成多样现代性并举的“百家争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