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文学思想(5)

时间:2021-08-31

  (3)批评的目的

  文学批评的目的就在于确定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梁实秋认为,艺术和人生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为了“将要在文学里认识人生,感悟人生”。梁实秋认为:“批评的主要的努力还是在于根据常态的人生经验来判断作品的价值”,“我们不相信文学必须有浅薄的教训意味,但是却相信文学与道德有密切关系,因为文学是以人生为题材而以表现人性为目的”。所以,梁实秋的文学评论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和伦理学的意义。

  对文学批评性质、批评标准和批评目的的阐述,确立了梁实秋文学批评的自足体系,此体系不仅有“史”的研究价值,而且在某些具体的观点上存在着合理的因素。梁实秋主张文学源于人生又高于现实,强调文学净化心灵的道德功用,重视作家的内心生活体验,提倡文学评论中的历史透视法等,而这些文艺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思想的局限性

  温儒敏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说:“梁实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他所试用的新人文主义总的是一种向后看的守旧的文学馆,用来评价像‘五四文学’这样一种变革的激进的文学潮流,当然就南辕北辙了,只好用非历史的观点去历数和指责新文学的‘浪漫的混乱’。这个‘定论’限定了他,成了他的盲点,使他不能从本质上肯定这‘浪漫的混乱’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的进步性。”梁实秋试图以文学家的理想主义的眼光在文学的领域建立起一个纯文学的世界,只顾追文学上的理想主义,忽视了当时的社会和民族的需要,此也是造成他思想中合理的成分长期被人忽视的原因。  三 结语

  在当代文坛,自由开放的文化方针为文人的创作和批评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基于这一大的时代背景,我们应该更加提倡文坛的自由创作、流派交流和百家争鸣,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梁实秋的文学思想客观地对待、合理地评价。梁实秋与左翼文坛论争的时代,中国正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家危在旦夕,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文学必然走向为国家、民族服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一方向。而在这样严肃的历史时刻,像梁实秋这样的自由主义者们,仍然抱着艺术至上、文艺自由的观点不放,这就违背了历史的要求,与整个时代和社会大环境不符,因此在当时看来难免偏激。然而,梁实秋的文学思想对曾经的文坛也有着警示作用,对眼下的文艺界以及将来更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虽然在漫长的时间内,他的文学思想被质疑,甚至被忽视,但历史终究不会遗忘他曾经的努力,让中国已经成熟的文艺界还梁实秋文学思想一个客观的定位,给文人一个贴切的文学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