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第一堂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掌握本课的生字及重点词语、相关的文学知识。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过程和方法

  分析小说中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品中的悲痛情绪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探讨本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最后一课》中,我们认识了两位普通的小人物——哈墨尔先生和小弗郎茨,他们在沦为亡国奴时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我们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屈辱的历史,今天,我们的目光跟随着老舍先生,看一看我们中国人民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如何表现的,同样是教师,看看他们的爱国感情是否一样。

  二、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有《骆驼祥子》等四部长篇小说。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