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第一堂课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三、关于《四世同堂》及时代背景。

  (幻灯片放映)

  四、解读文章内容。

  1、文题理解:指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瑞宣老师上的第一堂课。

  2、整体感知: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表现了他仇恨敌人,却无法反抗的痛苦。

  3、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描写了日军入侵后瑞宣老师上课前的反常表现。

  第二部分(2——6):描写了上课时的课堂气氛和人物情绪,表现了人物的痛苦与无奈。

  4、学习第一部分。思考:

  (1)、平时的瑞宣表现怎样?今天表现如何?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想要表现什么?

  (明确:平时的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而今天却相反,他“怕”铃声。作者用对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最后一句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是一个细节描写,做亡国奴的苦痛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地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5、学习第二部分,讨论:

  (1)、第2段着重刻画祁瑞宣老师上课前的行动和外貌,作用是什么?(表现异常的气氛和情绪,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2)、怎样理解“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表明瑞宣此时的茫然与无奈,头脑一片空白,在这重大的变故面前不知所措。)

  (3)、3、4、5段写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心理描写写老师上课时复杂的情绪,学生悲痛的场面。)

  (4)、怎样理解“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民族的春花”指的是青年学生,“变成了木头”说明他们突遭变故的迷茫、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