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几部作品的不幸遭遇

时间:2021-08-31

  人民艺术家老舍出生于北京正红旗一个月饷三两银子的旗兵之家,他毕生从事文学创作,尤擅表现老北京下层百姓的贫苦生活及悲惨命运,他用那支生花妙笔为后人留下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老舍小说语言极其精练、考究,正如老舍自己所言“什么字都须想好久”,既保持了他自己所特有的诙谐风格,又不滥用幽默,还保持了字正腔圆的北京风味,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可以有腔有调地朗诵,这种文字读起来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老舍先生这些精雕细琢的作品中,却有几部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或未被保留下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项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老舍几部作品的不幸遭遇,欢迎大家阅读!

  未完笔的《正红旗下》

  读过《正红旗下》的人都说,这部描写清末旗人生活、社会习俗的小说很可能会成为老舍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如果先生有机会将其完成的话。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196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清代满族以八旗作为一种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的颜色为号,有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旗(正即整字的简写),凡满族成员都隶属各旗,这是“满洲八旗”,以后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成员统称 “旗人”,老舍先生是满族人,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这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即取名为《正红旗下》。

  《正红旗下》的创作日期是 1961年底至1962年,由于当时的政治气候,这部小说未完成就被迫停笔,全书共写了11章,大约8万余字,从内容上看,是个大部头的长篇小说的开始。 1961年老舍创作了多幕话剧《神拳》、《荷珠配》和童话剧《宝船》等多部有影响的作品,但令人奇怪的是1962年却没有什么作品发表,这对于正处于创作巅峰状态的老舍来说是比较罕见的。其实老舍一直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此问他正集中全力投身《正红旗下》的创作,1962年3月老舍在广州的一个会议上向外界透露了他的这个“秘密”:“近来,我正在写小说,受罪不小,要什么字都须想好久。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别人也许并不这样。不过,假若有人也有此情况,我愿建议:别老写剧本,也该练习练习别的文体,以写剧为主,而以写别科,文体为副,也许不无好处。”老舍这篇名为《戏剧语言――在话剧、歌剧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的文章后来在《人比日报》发表,他在文中所谈的这部小说就是《正红旗下》,老舍答应完稿后将其交给《人民文学》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