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

时间:2021-08-31

  导语: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时,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一千多篇(部)作品,涉猎的范围有长中短篇小说、戏剧、童话散文、小品等多种文学形式,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创作体裁形式最多的一个作家,也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做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诞生于一个忧患深重的年代,他在19世纪末(1899年)出身于现代中国市民阶层的中、下层,此时此刻国家民族正面临着危亡。老舍幼年一直在北京贫困的大杂院中生活,饱受了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他的生活经验和观察体验主要来自这里,他的小说的材料也来自这里。1924年初到1929年夏天,老舍在伦敦整整生活了五年,同时老舍全部创作生涯,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欧美度过的。老舍一生写作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对他的文学创作进行综合分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老舍作品的创作视角

  1 满族旗人文化

  八旗制度在建立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对原来处于纷乱状态的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整合,主要是移风易俗。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他的生命之根和文化之本在童年时期的满族文化的培育下开始茁壮成长,这一点在老舍的小说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一篇老舍的小说,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满族旗人的影子。《正红旗下》是其满族文化的代表作,《正红旗下》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人物形象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风俗礼仪、审美需求等方面的日常表现,表达了满族旗人生活中的空虚、沉沦、自得、腐败、迷信和衰落。《茶馆》表现了满族人礼仪周全的文化生活方式,采取了温情的笔调和比较公平公正的态度反思批判满族文化的原生态。《骆驼祥子》不仅触及到了人力车夫祥子灵魂的深处,更是对满族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省,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综上所述,老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中实现了对满族文化的压抑和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