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堂实录(6)

时间:2021-08-31

  生4:李白留下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悲叹,但是他吞吐出盛唐华章。

  师:很好,“吞吐”两个字用的特别好,符合李白豪放的性情。还有吗?

  生2: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悲叹,却留下了永垂青史的忠心。

  师:找位同学评价一下,是否合适?

  生3:不是很合适,文天祥表达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他不怕死,而作者悲叹人生太短暂。

  师:好,文天祥发出的不是悲叹,而是豪言壮语。

  师:同学们,在这样一个清冷的上午,我们一起聆听了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悲叹,但悲叹不等于悲观。人类虽然无法改变死亡的命运,但是人类的精神却可以永照千古。老师最喜欢第三段中的一句话:“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来的人看我们,就象我们看过去的人一样。今天,我和同学们在这样一个时刻,一起聆听了王羲之面对生命的悲叹。王羲之虽然死去了,但他的书法艺术却永远散发着魅力。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我们,又该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什么呢?这是这节课我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

  师: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课文,体味王羲之的人生态度。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