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当代青年的意义(9)

时间:2021-08-31

《红楼梦》是艺术小说

  《红楼梦》,还是艺术小说。我们只简单地讲,说《红楼梦》是艺术小说,它的高度是空前的。比如说,现在有很多所谓红学家,知道八十回本红楼梦是完整的作品这个道理吗?当然,原来不是八十回,原来是七十九回。后来扩了一下,把它一分为二,扩成八十回。不管是七十九回本也好,八十回本也好,我们说的是一个。大家再看看,现在的大量的专家,花大量时间,研究什么?研究续书谁写的?我可以这么讲,整个《红楼梦》研究的人,要是否认高鹗的续本,那是自己研究的档次太低。有关《红楼梦》的续书,岂只高鹗这一种,不甚枚举。我就查到过四十多个版本。什么《红楼续梦》,《续红楼梦》,《红楼梦续》,《红楼后梦》,《红楼丛梦》,太多了。回过头来看,那些版本如果按现在庸俗的红学家的观点,可能说从语言特征方面多象曹雪芹;说这个思想方面,前后一致。我说这些话都可以说。

  那为什么这些续书那么好,人家不接受呢?老百姓要么就读八十回,要么就再读高鹗续本,怎么就不读《续红楼梦》呢?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这些人不懂《红楼梦》。虽然高鹗的续书,也是狗尾续貂,但是在所有的《红楼梦》续书当中,但是在狗尾续貂当中,高鹗续得最好。因为,它被人们广泛接受。那么,在这里我要讲,八十回本《红楼梦》亦是完整作品。为什么是完整作品?挺巧的,在05年年初,有一个学者,相当不错。这个学者也是很勇敢的,也很敢说。他拿出一个探讨性的结论:他认为所有的《红楼梦》研究学者都很俗,他说《红楼梦》八十回本是完整作品,然后向整个红学界挑战。我就让我的秘书给回了一个帖子,就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你的观点,我们老师早就把这个观点讲出来了。但后来也没什么消息。但不管怎么讲,毕竟人家通过研究也得出这个结论来了,但是他没有讲证据,他只是说他得出了这么个结论。我可以简单地跟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是完整作品?在这里边,曹雪芹的小说的结构是空前绝后的。空前好理解,前面没有;那么绝后怎么说?我们也学着他写不就完了吗?我说,我们千万别这么写,要学他写,那能被恶心死。因为,有很多招就是这样,头一个人用了之后,它叫聪明,第二个人用是愚蠢。有很多东西,它是不可重复的。所以,讲它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那么,曹雪芹他这个小说的结构是什么呢?我们用他书中的原话讲,就叫判词结构。这个判词结构是怎么样呢?因为在小说的第五回,他给了“金陵十二钗” 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判词,还给了《红楼梦》的十二支曲子。在这十二支曲子和这判词当中,他把《红楼梦》核心人物的命运全写清楚了。

  这里,小到晴雯和妙玉,大到贾元春,当了贵妃,全写了。那么,在这里有的人物也是重要人物,但是没写,比如说,贾政、贾赦、王夫人、贾珍等,这些人没有写。但是大家想,我们只要这个核心人物的命运定了,其实这些人物也定了。而且即使这些人物未定,也对整个的故事情节和基本思想不构成影响。那么,《红楼梦》中还有些人物是结构性人物;有些人物是过场性人物。这过场性人物对这个作品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它有没有结果,对读小说不构成影响,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跟它没什么大关系,这些过场性人物没什么意义。还有些人物是结构性人物,比如说象冷子兴这样的人物,他就是为小说的结构服务,他自身意义不大。当然,我们讲结构性人物是讲主要矛盾,没有纯而又纯的结构性人物。他就是结构性强些,他也带有些故事性、思想性。那么还有些,是故事性和结构性对半的,结构性和思想性是对半的。比如说,象贾雨村,这个人物的出现,他要构成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整个结构;同时,对贾雨村这个人的描写,也够成整个小说的故事性和思想性:他是两者兼有的。那么,大家想想,我们把过场性的人物刨出去,结构性人物已经写得比较清楚了。

  那么,核心人物的命运,判词给的很清楚。除了判词之外,还有大量的谶语,还有大量的对联,还有大量的游戏。我们把这些东西都加进去,这些人物就都写清楚了。比如说象贾政这些人物,他写了个什么?他写了个砚台,砚台不就是贾政的写照吗?所以,贾政这个人物也写清楚了。那么,我们看看,一部小说首先它通过判词、谶语、游戏这些东西,把人物的命运写清楚了。它的整个结构跟判词又构成一个结构,那么,再加上七十九回或者是八十回的故事,这样,整个作品就完整了。如果要是把整个故事情节写完整了,整个故事是什么?它就自然构成狗尾续貂。我们学机械的朋友就知道。机械,首先要制图吧,制图是不是有尺寸链吗?那么,我们想想,《红楼梦》的判词就相当于总的尺寸给我们了,然后,他讲故事,就是第一段、第二段。所以,《红楼梦》是这样一个特殊结构,前人的艺术创作当中,从来没用过这样的结构来写小说。那么人今天用了这个结构,用也就用了,但太俗。要是不相信,我们也写部小说,前面也给什么判词,或给什么谶语,甚至有人讲个小故事影射一个人的命运,谁看了都觉得俗,恶心。它是个空前绝后的东西。所以,在这里它不仅仅局限一个八十回本的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八十回本的小说,它不是全本。比如说,有关它的思想的完整,故事的完整。

  本文没有展开讲,我只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家是完整作品。我们再看看,比如说,现在红楼梦研究大师级的,象周汝昌,象冯其庸,尤其是李希凡,这都属于大师级的,我们看看,周汝昌、冯其庸,他们花了多少时间在研究《红楼梦》八十回后那稿子在哪。一直找那稿子,认为那稿子找来就完整啦。这不是笑话吗?注意,我决不否认八十回之后还可能有版本。我不反对你找版本,我是反对你认为把版本找到,小说就完整了,说现在的不全。我反对的是这个观点。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花过多精力去研究它去。因为,这种判词结构是种什么特点?我们后面再加五回,只要可以把它写完整,或者再把它砍下两回,还一样。砍下两回后还接着砍,艺术性还在那儿,思想性还在那儿。他的小说不因为砍掉两回而丢掉思想性、艺术性,也不因为增加几回而增长艺术性和思想性。它是个完整作品。这是从总体结构上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