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苦读成宗师名人故事(3)

时间:2021-08-31

  韩愈早就想外出求学,只是因为担心嫂嫂无人照顾,才不忍开口,今见嫂嫂如此一说,非常感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流着泪说:“多谢嫂嫂成全,兄弟远去,您一定要保重身体,等我学成归来,再报答嫂嫂。”

  第二天,他便带上行装、书童,告别家人,踏上了去洛阳的路程。

  到洛阳后,为了有利于学习,他没有住在亲戚家中,而是在一个僻静之处,租了两间茅屋住下,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穿粗布衣,每日只吃两餐,读书学习却常常到三更才休息。寒冬腊月,他舍不得生炭火;砚台里的墨结成了冰,他就用嘴呵呵,等呵化后再写;手冻僵了,搓一搓,继续写作;读书读得口干舌燥,喝口热水,继续苦读揣摩。就是在这里,他仔细研究了先秦两汉古文和南北朝时的骈体文,将两者加以比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公元793年,京师考进士,韩愈前去应试,以能诗善文之全才,被宰相陆贽录取为第一名。这年,韩愈二十六岁。从此他走上仕途,先后任宣武节度判官和宁武节度判官;不久,迁监察御史,最后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的诗歌自成一派,是古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为一代文坛宗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的第一名。

  公元824年韩愈病逝,终年五十六岁,有诗赋杂文等四十卷流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