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打造小马奔腾的商业Style的励志故事(3)

时间:2021-08-31

  全产业链的野心

  在广告、影视制作发行之外,李明领导着小马奔腾着力描摹自己影院投资、艺人经纪、动漫、新媒体等部分的图景,而每一个部分似乎都在快速被描绘和填充,“做产业链最全的传媒公司”是他的野心。

  2011年,全国40多条院线已经让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电影屏幕将近饱和。而也就在这一年小马奔腾完成7。5亿元融资,设立影院投资有限公司的时候,它选择与华润集团合作,在华润超市的选址处,同样也可以看到合建的欢乐小马电影城。

  在李明的构想中,小马奔腾未来将逐渐演变为“哑铃结构”,随着院线现金流的稳定和扩容,用两端广告代理和院线稳定的现金流保证50%的营收,以平衡中间影视部分难以完全规避的风险和波动。

  收购数字王国

  小马奔腾从第一天做电影就已经有意识地与好莱坞建立关系。《剑雨》和《功夫梦》完成全球发行之后,遇到《双枪科恩》,并开始主控项目,李明和副董事长钟丽芳都多次与团队到好莱坞拜访,与导演和制片人合作,而在2011年合作《唐波传奇》时小马奔腾已经是数字王国的小股东。

  2012年9月24日,在数字王国价值3020万美元的收购案中,小马奔腾(美国)以70%控股权,在5人董事会中占据3席。这一次小马奔腾收获外界更多的关注。

  现在的数字王国仍然是白人面孔,但总裁或者高管等关键位置已经有小马奔腾的人员担任。收购数字王国之后,小马奔腾得到了一家干净的公司,也收获了数字王国特效、母舰、电影《安德的游戏》等核心资产,产业链条的完善上又跨出了一步。在好莱坞60%~70%的特效比例已经是一种趋势,而有了数字王国之后的小马奔腾,自然可以以数字技术入股。这对于公司而言,也意味着另一重成本控制。

  在2011年完成最后一轮融资之后,小马奔腾也等在上市的入口,为此保持2012年业务结构的稳定,投入更多电视剧的同时,也减少了电影的比重。覆盖了广告、电视剧、电影等各个板块的业务结构一直被资本市场看好,上市计划也在顺利推进,钟丽芳透露公司市值已超30亿元。

  当下电影行业的生存法则,找一条熟悉且适合自己的路,走,别掉队。小马奔腾已经从最初的低调到蓄势而发,而未来的对手只是自己,但也和所有的国内影视公司一样,小马奔腾需要的或许是更多的时间,或者更多的耐心,“一棵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总会需要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