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三者的关系(3)

时间:2021-08-31

  千字文是周兴嗣给皇帝的孩子写的,是皇弟子的圆满人生,这里我们强调的是皇子,所以这几个我们把它分出来了,就是君子、士子和皇子。实际上级别是有高低的,不一样。所以士弟子的爸爸才强调“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我教子,唯一经”,他就强调这个。但是皇帝可不一定就这样教给他儿子,那皇子学的说起来得更博大,还有很多力行的方面等。博大,当皇帝就得相当博大。

  孔子对学生说,要是学种菜,你就去找菜农,我不如他。孔子是教什么的呢?他是千古帝王师,他教仁德。大家想皇帝要是烙一张饼,兴许就烙糊了,他比御厨差远了,他不会干这个。不是说皇帝就应该什么都不会,皇帝什么都会才好哪。但实际上他会不会做饭、洗衣服不重要,他带领大家重道德才最重要,对于皇帝,他吃的丰盛还是吃的节俭不是最重要,但是他带老百姓干什么?重道德!当然重道德他也不会浪费了。

  就说郑和下西洋,要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就是傻,后来西方的航海家到哪去都是挣钱去的,不可能为送礼去的。郑和下西洋以后,真的没海盗了。现在索马里还闹海盗呢,你说我有原子弹,卫星都上天了,海盗你都治不服,吹牛有什么用呀?郑和下西洋,那小国家昏君就让他给除了,篡位的就给平了。到哪儿做买卖都给人家的多,这不赔本吗?赔不赔本有老天呢!永乐初年,连年都是大丰收,国家有粮食。

  厚往薄来,就是他的胸怀大。郑和下西洋,其实还下过东洋呢,去过日本。大明皇帝给日本国王的封印,什么意思?大明天子认可你当国王。你真有那样的气度,他敢打你吗?

  所以弟子规讲的,是一层人伦道理,告诉人修身细节要做好,但是人生还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全方位的,弟子规里所说的具体的一些行为只是一个起点,一小部分,要想平天下,还有很多很多的道理得讲。你看千字文描写的 “高冠陪辇,弁转疑星”,那是一种什么景象?一个老百姓能见一眼县官都了不得了,可这里高官都跟星星似的,群星璀璨,得多少英雄豪杰啊!没有大的心胸,往那儿一站,胆小的都得吓得够呛。皇帝高高端坐在那里,多了不起,心胸不大、境界不高能成吗?没有德行能成吗?没有责任感能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