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世界审美内涵(6)

时间:2021-08-31

  通过解读“黄昏”意象,我们才真正理解了沈从文笔下“边城世界”这一多层次多侧面的“格式塔”。在那幅看似和谐、静穆的桃源美景背后,还蕴含着太多好景不再,好梦难圆的无奈与悲哀。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忽略“黄昏”意象及“边城

  世界”的整体特性,仅注意某一部分,都是难以把握其丰富内蕴的。

  (三)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悲剧意识在沈从文的生命体验中占据重要一角,“黄昏”意象就鲜明地传达出他的人生之悲,难怪他常说:“美丽总令人忧愁”“凡美丽的都常常是不真实……” 。因为人生体验告诉他:美丽的东西最终往往会消逝。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的悲剧意识呢?

  首先,这种悲剧意识来源于湘西少数民族悠久的心理积淀。

  其次,沈从文的悲剧意识源于其“童年经验”。沈从文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是苗汉杂居的湘西边地度过的,湘西各民族在中国现代内战中的悲惨命运深深的烙入了他的脑海,一生未曾抹去。

  再次,这种悲剧意识源于理想和现实的不可调和性。如“五四”时期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他是怀着“救救国家”的热切希望拿起笔开始文学创作的。但是,满怀希望从湘西走出的他,很快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失望。面对都市里“现代文明”带来的异化,他的审美价值取向退回到了记忆中的故乡湘西,因为那里较好地保留着传统文化,他虽然身在都市,认同的却始终是“乡下人”立场。这让他矛盾、痛苦,他说:“我爱悦的一切还是存在,它们使我灵魂安宁。我的身体却为都市生活揪着,不能挣扎。两面的认识给我大量的苦恼,这冲突,这不调和的生命,使我永远同幸福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