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世界审美内涵(5)

时间:2021-08-31

  从表层看,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所谓桃源世界的这种动人天然图画连同充盈在小说中的原始的人情美,都有力地支撑着《边城》的?牧歌?情调”这份美丽是作者倾心向往的。然而一再出现的“黄昏”意象却在时时解构着这个美丽的世界,使其温柔平和的牧歌中浸透着一层淡淡的悲愁,如水般忧郁。老船夫是作者极力刻画的一个边城人物典型,他正直、善良、朴素而又不缺少浪漫的天真,几乎集边城人民所有的美德于一身,集中体现了沈从文理想中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但作者却总是有意让老船夫的身影晃动在“黄昏”意象之中。

  第一个“黄昏”意象出现在翠翠爱情故事开端,穿插在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愉悦氛围中。落日向上游翠翠家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了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可怕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这个念头虽只一闪而过,却已开始给欢乐的情境蒙上了一层哀愁的面纱。第二个“黄昏”意象则出现在故事的高潮之中,然而美丽的黄昏来临时,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这个女孩子以朦胧而欣喜的心情期待着爱情的降临。这时她却再次莫名其妙地想象与祖父的生离死别,以至于“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就忽然哭起来了。”显然,作者在对“边城世界”进行诗意建构的同时,已经在有意消解这一美丽的境界。翠翠害怕失去祖父,作者又何尝不是这样。然而,作者那支忠于现实的笔,还是安排了第三个黄昏的出现,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就要下雨了,翠翠心也极乱,祖父脸上颜色惨惨,作者再次让老船夫与“黄昏”意象重叠。作为“边城世界”象征的老船夫抑郁地死去,白塔也神秘地倒塌。沈从文仿佛要告诉人们,命运的悲剧是人力无法扭转的,他精心建构的理想世界也最终躲不过这个悲剧的下场。最后作者为了让整个小说始终透着一股忧郁,在文末还布置一个画面翠翠每个黄昏都会坐在渡口想起她的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