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世界审美内涵(4)

时间:2021-08-31

  沈从文在谈及小说《边城》的创作宗旨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说明。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边城》是写了作者的一个梦,是作者对理想生活的一种构想、只是作者在建构这个美丽的梦幻时,由于自身在人生丰富的阅历体验中已充分体会到了生命的跌宕和脆弱以及命运的不可捉摸,“美丽总使人忧愁”,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对命运的感喟,对生死爱恨的困惑己经伴随着田园诗般的优美抒情同时进行了,而且作为一股潜在的忧郁的河流在字里行间流淌着。朱光潜先生对此就作过这样的分析,他认为,这部作品“表现出长期压迫而又富有幻想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的那一股沉忧隐痛。翠翠似乎显示出从文这方面的性

  格,他是一个好社交的热情人,可是在深心里却是一个孤独者。”对于沈从文这种沉忧隐痛的缘起,朱光潜先生从作者性格这方面提及一下,当然这对深入挖掘下去是很有帮助的。不过,若我们从作者对偶然性事件的安排角度入手,去作更具体的分析,也许会有一份全新的发现。用沈从文自己的话就是“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难免产生悲剧。

  沈从文的诸多小说里都有“黄昏”影像的出现。从“黄昏”意象入手,我们可以更好的解读沈从文和他的“边城世界”。

  文学史告诉我们,没有内在冲突的作品是经受不住时间考验的。在其代表作《边城》中,沈从文集中笔墨写了三个黄昏场景,“黄昏”意象的使用,使这部小说获得了一种巨大的张力,“黄昏”在这里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情感符号。古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这些咏叹,既是对夕阳美景的无限留恋,也传达出深沉人生之悲,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影响的沈从文,正是运用“黄昏”意象,准确地传达出自己丰富复杂的生命体验,给作品添加了许多耐人咀嚼的审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