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我能教给学生什么

时间:2021-08-31

  沈从文的《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我能教给学生什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我能教给学生什么

  【摘要】 1933年的一个夏天,沈从文途经青岛崂山,看到一个身穿孝服的小姑娘到河边提水,不由回想起家乡的“起水”习俗和青山绿水,于是决定,要以那个小姑娘和自己那片苗汉杂居、带着原始风情的故乡为背景写一个故事,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崇奉的亲情、爱情及旺盛的生命力,于是《边城》诞生了。

  【关键词】 边城 沈从文 教学

  一、教学背景

  沈从文以一种“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艺术追求,描绘了不受近代文明污染的原始古朴的人性,热情地讴歌了他们自在自得的人生。

  在学习边城时,我们要了解整个故事,体会湘西的美和真,然而靓丽的边城为何会成为一个悲剧,是什么让美丽的桃源蒙上了沉重的忧伤?这大概是每个读完边城的人都掩卷深思的问题,以中学生为受众的中学教学是否应该进一步探寻悲剧背后的原因,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沈从文对人性的挖掘和思考呢?这一直是我在备课时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环节(在讲完文章后)

  我:故事的结局是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