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城》被“误读”的原因(2)

时间:2021-08-31

  一、“美”和“善”在文中占压倒性地位

  《边城》在表现人性的“善”和人情的“美”、风景的独特和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上,是十分成功的。“美”和“善”,在文中始终占着显耀的位置。纵观整部《边城》,风景的优美,人情民风的朴厚,婚丧嫁娶的独特形式,不胜枚举。

  风景的“美”: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

  ……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晾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而在人性的善和人情的美上,更是有独特的表现。

  茶峒民风淳朴,故事中几个人物莫不勤劳、朴实、好义,“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度了若干人”、“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的老船夫,还是“大方洒脱”、“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的船总顺顺,还是 “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皆为青山绿水,一双眸子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的翠翠,和“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轻人所能够做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的兄弟俩,还有好利的水手和重情义的妓,这些都表现出了民风的淳朴,端阳节的捉鸭子和赛龙舟,吊脚楼,以及婚丧嫁娶形式,一起构成了湘西特,封闭的小社会。一个与现代都市文明截然不同的社会。

   人们在阅读时,被那里面的独特景象所吸引,倾注于,也陶醉于那样一个有意无意被抹杀了社会矛盾,多善良人,少恶人、势利之人的社会。人们自然迷醉于文字的朴实,故事的清新和人性的美好,以及浓浓的乡土抒情诗色彩和牧歌情调,而忽略了文字背后的“隐痛”。谈不上喧宾夺主,但至少也会让人顾此失彼,人们更多地关注《边城》在表达上的艺术价值,而对其思想价值中的社会价值的关注,则处于次之的地位。如果说硬要统计描写边城民风纯,风俗美的地方与描写各种“隐忧”和“不和谐之音”作个比较,恐怕前者占绝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