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城》中看人性的缺陷(2)

时间:2021-08-31

  小说的第一章就交代了翠翠母亲的悲剧,同时也为下文翠翠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这实际上是一种预兆。文中说她:“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看去,一个违背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的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美丽总是令人忧愁”在这样一场生死契阔,会合无缘的爱情中,弥漫的是浓重的悲伤,这种悲伤的表面是悲壮的,而悲壮的背后却隐含着宿命般的必然。毕竟,那里是一个落后、愚昧、麻木的小山沟。在强大的道德力量的压迫下,翠翠的父母显得是如此的孱弱,可怜无助,没有人生价值的体验,没有自觉抗争的意志,更没有改变命运的力量,严峻的现实注定他们只能成为这场爱情中无辜的牺牲品。

  《边城》中的翠翠是沈从文美好理想的化身,她作为“女神”的形象出现,最能体现作者人性美的思想。但是,翠翠的生活环境并不美妙,也不诗意盎然,一出生就死了父母,生活中缺少深沉的父爱和无私的母爱,在祖父的呵护下长大,虽然青山长在,绿水长流,翠翠却没有坚实的生活依靠,在湘西这个相对封闭的世界,由于文明的落后、生活的贫困,使翠翠面对自己的人生大事,不知所措,始终等待着爱情的降临,却从不主动的去为自己争取,翠翠在爱情中的这种表现一向被视为人性美的体现,但是这是一种有缺陷的人性。她和傩送二人,一个有情,一个有意,没有虚假,没有做作,没有感情的分流和变更,原本可以结合在一起的,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遗憾的是,他们二人有缘无份,天注定不能结合,这段美好的精神之恋只有被扼杀在襁褓中。如果,两个人中任何一个人,稍微主动些,或许就能够得到他们的爱情,可惜,翠翠始终没有什么心理上的躁动和不安,更没有表明心意的行为,直到小说结尾,她还是在等待,等待日思夜想的傩送,尽管“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其实,翠翠在爱情面前的这种行为是自在的而不是自觉的,是迷茫的而不是明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她自己葬送了自己的爱情,这种缺乏主动性的人性,能说是完全优美健全的人性吗?文中翠翠所有的性格都被无形的束缚着,压抑着,这种压抑使她面对身边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种被原始野蛮窒息的人性自然是有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