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城》的艺术美(3)

时间:2021-08-31

  二、风情美。

  贯穿《边城》的主线就是每年在河上举行的端午赛龙舟。赛龙舟成了《边城》最壮观的民俗风情画。要说最有趣的是龙舟竞渡后的河中捉鸭了。作者这样写到:“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船和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这种欢快而有趣的“捉鸭竞赛”,是边城军民同乐,最富吸引力的表现。游戏虽然简单,场面却够热烈,人们足够热情,处处透露着边地古朴、至纯至真的民风。

  最美的最动人心魄的民俗风情,是那中秋“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文章巧设悬笔,“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皆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那么,他要给翠翠留下的最美最深刻的是什么呢?文章安排了“二老”出场。某个夜,“二老”为赢得翠翠的爱情,为与哥哥竞争,在翠翠家对面的山头,唱了整夜的歌,年轻美妙的歌声竟把翠翠灵魂梦一般浮起,四处飞扬。年轻人的相爱,本该自此拉开序幕,但也就是那夜的歌声,使他的哥哥“大老”最终驾油船下辰州,途中遇险身亡。这一笔,使“二老”的歌声不再,使月夜对歌嘎然而止,使翠翠心中那幅最美的图画添上凄凉的色彩,她的美梦结果也只剩一点虚无飘渺的影子。自此,翠翠的命运也被带上神秘莫测的光环。

  三、自然美。

  在《边城》里,沈从文像一位谙于湘西自然风土的热心导游,以《边城》为基点,将读者引领到景色诡异、气象万千的湘西自然世界:湘西地处三省交界的沅水流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瑰丽灿烂的少数民族文明,为湘西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面纱;这里山清水秀,正如小说中写到“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都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高山细竹,桃杏花里有酒店人家,房屋是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与自然环境相融为一,这里的景致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异曲同工之妙。《边城》开头两段这样写道:“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这一段简约朴素的美丽文字,淡淡寥寥几笔,把人所带入的是这边风光独好的水墨丹青。河水清莹澄澈,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河上渔舟荡漾,嗳乃声声,几点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中,荡起圈圈涟漪,恰似你扩展的思绪;那些由木柱作架,以纵横的杉木板作壁,支撑起湘西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壁连着壁,檐接着檐,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连同木楼后面的青山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或水墨画中才寻得见。整部《边城》就是由这里的山水所构成,它所蕴蓄的气势无一不给人带来中国山水画一般的美感。且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仿佛都是不经意间随手拈来。使人产生无限美的遐思与神往!小说情节的展开都是与湘西边城那世外桃源般的乡村风光分不开的。以此来体现对故乡美丽的自然大地的怀想。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具有浓重的湘西人生活气息,一整部作品可以看作是湘西人日常生活的缩影,那里的一山一水,那绕城流过的小溪,那一丛丛翠绿的竹篁,那溪面若隐若现的薄烟,那过节时如满天花雨的烟火与耍狮子,那人物的率真纯朴和粗犷,那爱情故事的缠绵、哀惋,在沈从文的妙笔点染下,共同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美”的绽放图。  注释:

  ①杨义:《京派海派信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0页。

  ②沈从文,《边城.题记》《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花城出版社,第1页。

  ③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北京三联书店,1985,第6页。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9重印。

  2.李平:《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3.杨义:《京派海派信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北京三联书店,1985。5.边城---相关知识“人物间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