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实录(5)

时间:2021-08-31

  生17:第二小节: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第三小节“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生读)想一想,冬天是怎样的?寒冷!仅仅是季节吗?哦,还有父亲此时的心情。说得很好。不仅是季节之冬,更是父亲的人生之冬,事业之冬。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在父子俩即将分手各奔东西的时刻,我注意到父亲。与其说眼睛看到,不如说是——对!心看到了。心灵的骤然注视,咯噔之间,泪很快流下来了。

  师:细细读,你会发现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刚才有同学说,父亲穿的是布衣,而给“我”做的却是什么?对,紫毛大衣。那是的家庭情况和父亲的处境,能为“我”做出那么多的付出,真的是不易。

  师:我们把这一部分再读一读。(生自读课文)告诉丁老师,你的父亲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

  生18:父亲很高大,很魁梧。

  生19:父亲很英俊,很伟大。

  生20:父亲是我的偶像。

  师:这些词语似乎与朱自清笔下的父亲都不搭。有人也认为,这里的父亲“不可爱”,“不潇洒”,写得也“不诗意”。你怎么看?

  生21:我觉得这里父亲对“我”的那种爱是真实的。毫不影响我对他的敬意。

  师:这个问题似乎有些难。作者没有刻意的美化父亲,这里父亲爬月台之艰难,先讲了还有些狼狈。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用近乎“审丑”的方式来丰满人物形象,造成情感上的落差,拨动读者心弦。

  师:父亲买回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师范读:“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如果说前面是个特写镜头话,这里就是一个慢镜头。父亲走了,又回头。父亲走了,又回头。为什么?